全能银行

全能银行
全能银行

全能银行一一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

[内容提要]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

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梳理

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德国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

因在于具备了一套高效而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

[关键词]德国,制度,金融制度,混业经营

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金融沿革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混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 然后又回归到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分合过程。所谓金融混业经营,是相对于金融分业经营而言的。既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又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就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最早起源丁?19世纪末的德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其中尤以德国为典型代表。与美、英、日三国相比,德国的金融经营模式具有独特的特征:第一,商业银行的“全能化”或“综合化”,即商业银行没有业务范围的限制而可以全面地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如经营存放款、贴现、证券买卖、担保、投资信托、租赁储蓄等全方位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第二,从来就没有独立的投资银行,证券市场相对落后。第三,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对其具有压倒性的影响力。混业经营模式是当今国际上金融机构采用最为普遍的、可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当前国际上主要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可分为全能银行型和金融控股公司型这两种。前者以德国为代表,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了存贷款、信托、投资、证券、保险等一切与资金融通有关的业务。后者则以美国为首,即成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来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渗透并对它们有决策权,下属各类金融机构则在法律上相对独立。现代美国金融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演变过程。相对美国而言,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下而将就德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进行细致的探讨。

一、德国混业经营制度发展历程

德国是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又称为综合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

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

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

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德国全能银行的信贷与证券业务有不

同侧重),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德国的银行体系是19 世纪中叶随着国家工业化生产发展起来的。在发展初期,德国的各类银行,均

有特定的重点业务领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过程中,各类银行之间

相互竞争,业务范围逐渐交叉,才发展成目前的综合经营的局面。其中,全能

银行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供给,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银行和特殊信贷机构加以

补充。

为处理商务或为商人提供短期贷款和交易上的服务,德国从1835年开始逐

渐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银行与金融系统,但其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私人银行为数不多,且缺乏规模较大的银行。改变这种局面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德国综合性银行制度传统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迅速高涨的时期,银行既对企业贷款,也对企业投资,较为典型是银行对铁路提供资金,同时派人担任铁路上的耍职,由此开始的银企结合,拉开了德国全能银行的序幕。银行从给其贷款、帮其发行债券、直至对其投资,对企业的资金融通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银行也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来取得较大的收益,为此又增强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由于德国没有反托拉斯法,也没有禁止银行董事兼职的法律,因此银行通过直接持股并派出董事,与工商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许多工商企业在资金上高度依赖银行。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整个迅速扩张中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钢铁、煤矿、电气、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丁?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综合性的银行相继建立,并为德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科隆亚巴拉汉?欧朋海姆金融公司和古斯塔夫?冯?麦威森在达姆斯达特成立了工商银行, 并与1852年在巴黎成立的动产信贷银行共同组成了一个现代股份制银行,并由此产生了一家集公司筹建、有价证券发行和一般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全能银行。19世纪中叶也是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1840年到1860 年期间,就由800多家储蓄银行产生。此外,19世纪60年代,也产生了抵押银行。最早是1862分别于法兰克福和梅林根成立的两家私营抵押银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德国银行业也一直是沿着上述四条路径发展的,并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耍支柱:股份制银行和个体私营银行主要服务于工业经济领域,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型加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以及农业领域,抵押银行主要服务丁?作为工业中心的城市建设。可以说,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发展的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的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和吸收能力很大,迫切需要大型的银行机构能吸收小额存款,又能方便地调动和融通资金,把短期小额存款转变为长期信贷资本,并随时按照要求为大型工业企业及时提供创业投资资本和长期资本保证。因此,德国的全能银行得到了发展,从一开始就既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又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2、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银行业遭到严重破坏。在战后的西方占领区(美、英、法),被迫实施美国式的银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分业经营制度)。直到50年代后期,西德地区的银行业才恢复了战前的状态,继续着混业

经营的道路。而在原东德地区,情况就更为复杂。与西部“全能银行制度”完全不同,原东德是按照原苏联模式来建设银行体制的。原有的一切金融机构禁止开展银行业务,各原民营金融机构被没收,重新成立的地方银行和储蓄银行接受原有银行的人、财、物,并成为新银行的决定性构成要素。同时,也进行了针对以前大银行的结构性调整,银行制度也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且须配合中央政权的计划经济政策。两德统一后,为了使原有东部的银行体制能够适应

市场经济原则的要求,德国联邦银行对东部银行进行了改组。打破了东部银行在业务上的严格的分工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能银行制度,,(U ni v e r sal Banking System)(即混业经营制度)。至此,德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到被迫分业经营再到重新混业经营这一变迁过程。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帜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德国大银行的全能性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得以加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四大银行为代表的德国大银行都已成为集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为一体、揽私人客户与机构客户于一身、汇零售业务及批发业务于一炉、视全球市场为一家的综合性极强的欧洲乃至世界大银行。

3、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法律基础。

德国法律属大陆法系,以法典为基础,这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基础有很大不同。德国有关银行制度的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邦银行法》;另一个是《银行法》(信用业法)。《联邦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以进行除保险代理业务之外的几大金融业务,包括信托、证券、存贷、外汇及之间业务等。因此,仅这个法律就规定了德国银行进行混业经营的法律规则。1961年7月10

日通过的《银行法》进一步明确:凡是从事银行业务并且这种业务的规模已达到商业化、有组织水平的企业都是信用机构。可见在德国,通过立法,己将银行与信用机构视为一体。从而为银行的混业经营留下了广阔的法律空间。在所有国家关于银行业务的法律定义中,如此明确地规定了包括众多非银行业务领域,德国最为典型。在法律基础方面,除规定了银行业务的范围,德国银行法律规定的严密健全也为全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和外部约束。

4、德国全能银行体系的框架。

德国混业经营制度是以全能银行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供给,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银行和特殊信贷机构加以补充为特点的。全能银行是可以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银行;较之全能银行,德国专业银行只提供专项服务,包括抵押按揭银行,基建信贷联合会,投资公司,指导银行和德意志清算代理处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职能的银行。还有特殊职能银行,比如夏兴信贷银行、出口信贷公司等。德国还有一些准银行机构的财务公司,比如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用卡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还有由非银行机构主办的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如大汽车公司主办的汽车银行等。此外,还有邮政汇划和邮政储蓄机构等。全能银行又可以分成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种类。商业银行包括大银行、地区性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私人银行等。在德国,最有代表性的大银行是:德意志银行、德国工商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三大商业银行。这三大银行都是股份制全能银行,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而使自有资本符合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银行的特点是设施完备、业务量大,并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地区性银行和其它商业银行各自的规模、形式和业务不尽相同。有一些较大的地区性银行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比如巴伐利亚统一抵押银行、BHF银行及BFG银行等。储蓄银行是由

三级体系构成的:乡镇储蓄所、地区储蓄银行及汇划中心,还有德意志汇划中心银行。储蓄银行是公共法人的银行。储蓄银行最初的任务是针对中小客户的存贷款业务,但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金融业的发展,储蓄银行也发展成了全能银行。合作银行,它原来由三级构成:初级信用合作社、地区信贷合作银行和全国性的德国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模式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及工商合作银行。合作银行业务活动的中心是促进其成员的经营活动,它主要为中小企业及建筑公司提供中长期贷款。同时,它也吸收储蓄存款。德国合作银行是公共法人性质的机构,也是全能银行。

二、德国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的参与

虽然,德国各类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各有侧重,但德国法律对他们从事何种业务却限制很少,他们可以随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因此,德国的商业银行是典型的全能银行,是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中介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混

合体,能够从事吸收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托收承付、买卖证券、信托投资、财产代管、投资咨询、外汇交易、国内外汇兑等业务,进行的是混业经营。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低成本地为经济部门提供银行服务,保证了货币在金融部门快速地流通,更广泛地分散银行风险和稳定盈利的倾向也增强了银行业的活力。德国全能银行体系的这些特点,使得它能比较容易和灵活地应付这几年由于金融由化、放松管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引起的金融市场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德国的全能银行享有以机构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独占权。事实上,德国的证券市场完全是由银行来组织和控制的。德国银行之所以能够进行证券投资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德国的银行法已经把银行自营

证券业的风险限定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二是银行进行证券投资与银行传统的业务相关;三是德国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必须以现金交纳,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持有相当数量的可变现证券以免准备金不足而遭受严厉的惩罚。银行-[飞诺网 FENO. CN]

德国全能银行和不发达的证券市场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银行可以参加包括保险业务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所以银行在资本筹措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抑制了证券市场成为具有竞争性的融资手段的可能性。证券市场缺乏竞争力是综合性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也得益于其参与证券市场业务的不受阻碍。当然,德国全能银行是商业银行为主体参与证券市场的。而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的参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的保管业务。证券的保存与管理主耍由德国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来负责,证券的保管己经和银行转账支付一样,是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商业银行对于受托保管的证券的管理范围包括;定期代客户收取证券的利息、分红和应归还的本金;同时,要向客户就证券兑换、投资计划、股票价格变动、优先购买新股等事项提供咨询;还应当及时提醒客户注重与其持有的证券有关的公告,例如, 客户持有股份的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等情况。(2)证券的承销业务。在德国,商业银行可以参与证券承销活动,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承购代销,即银行首先自己买进所有待发行的证券,然后再把它们卖出去。商业银行承销股份公司的股票有三种情况:一是承销上市新股:二是内部股转化为公开上市股;三是股份公

司增资扩股的股票。因为德国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历史较长,股票市场规模己经相当大,所以新股的发行已不占主要地位,目前,商业银行承销的股票以第三种情况居多。除去承销股票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承销债券和负责证券的上市。申请上市不是由发行人提出申请,而是由一家己被准许在股票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商业银行提出申请。上市申请书包括由发行人和申请银行共同签署的募股章程。同时,德国银行在证券一级市场上还充当着发行者的角色。并且在德国债券发行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政府债券的发行所占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公司债券的发行份额一直变化不大。(3)证券的自营和代理业务。在有价证券市场上,商业银行还以代理商和自营商的面目出现。当其作为代理商时,是在股票交易所代替客户买、卖有价证券,或是代理过户,要向客户收取手续费。这是德国商业银行参与有价证券市场的重要形式。作为自营商,商业银行可以自己买卖证券,以期获得买卖价差和投资资本收益。但要承担证券价格的波动风险。(4)其他证券业务。除了参与传统的证券保管、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外,德国商业银行还积极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和国际证券业务。表现突出的是参与期货、期权交易,也参与各类债券创新工具操作,如“债券化贷款”、“浮动利率债券”及各类“金融债券”等。此外,为改善本国在境外的货币和资本流通条件及其竞争条件,德国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国际上通行的零息票债券、浮息债券以及利率调期等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参与国际其他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买卖与操作。并且,为了协调和管理商业银行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德国商业银行还自发组织了一个“中央资本市场委员会”,定期讨论与协调商业银行在参与证券市场的业各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总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证券市场的参与为证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三、德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

虽然德国一直坚持混业经营的制度,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也是德国无法避免的。德国的银行业也是倍受冲击。不过,与美国不同,德国并没有因此而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德国政府更加注重全国性、统一性的金融监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银行业一直运行平稳,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效的金融监管对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再比如,1974年夏,德国银行业出现了清偿力不足事件,特别是赫尔斯塔特(Herstatt) 银行被迫倒闭,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全能制经营模式进行了批评和指责。对这一事件,德国政府并没有采用美国在30年代大危机时的做法,而是通过完善立法,加强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的监督,并采取严格保障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全能制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克服弊端,保证其正面绩效的发挥。德国是西方国家中银行监管制度较完善,监管效果较理想的国家之一。严格的金融监管,保证了德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从1997年6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随后而来的全球性金融动荡,波及面大,连美国这样的金融霸主也受到很大影响,但德国金融业却能相对稳定。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德国金融监管严格的作用。

1、德国金融监管的特点。

现代德国金融监管的突出特点就是内部监管(即岛我监管)与外部监管

(即社会监管与联邦银行、联邦金融监管局监管)相结合。自我监管以建立金

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制衡机制,以年度业务报告和股东大会为依据。社会监管则通过一些银行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银行资产营运做出结论,并将其审计报告报送联邦金融监管局。这些社会性质的审计机构要对其审计结果负相关责任。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大特点是对大银行分支机构实行“并账管理”。德国拥有为数较多的大银行,在国内外设有众多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巨大。若这些银行的业务经营出现风险,不但对德国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的经济金融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因而对它们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德国中央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对大银行的监管中,除要求各大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外,还要求各大银行将国内外各分支机构及银行集团的资本、资产及负债进行汇总,从整体上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抵御风险的能力、债务清偿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等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价。德国的大型全能银行大多是股份制银行,产权关系明确,内部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健全。另外,以法律为准绳进行金融监管,把全部金融活动都纳入法律范畴,制定一套严格而慎密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这是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2、德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

完备、严格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和保障。德国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思想最初源于1874年起草的帝国银行法。1934年帝国银行法开始生效。这部法律在制定后曾作过多次修改,它对金融监管的各个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是德国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重要法律依据。1961年的《联邦银行法》和1962年修改的《信用制度法》(KWG)建立了德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其中,《联邦银行法》规定了联邦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力,并规定银行的证券业务要接受《有价证券交易法》管辖,同时接受证券存款审计。《信用制度法》实际上是规定了从事信用活动的金融机构,要在哪些方而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根据德国《信用制度法》(KWG)的规定,对德国商业银

行业务的监督与调节,主要来自两方面,即联邦金融监管局(BAK )和德国联邦银行。联邦银行必须与金融监管局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而在联邦金融监管局和德意志联邦银行监管范围内有一个明确的职能界定: 主管权属于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制定有关条规和做出重大决策(如对大银行业务的处理意见)之前,监管局必须同联邦中央银行协商并取得一致认识;联邦银行必须对信用机构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的监督,并对信用机构的年报和其他报告进行分析:在中央银行研究设计监管局业务的事项时,监管局局长有权参加联邦屮央银行的中央理事会;联邦银行和金融监管局共同合作,相互间信息共享,除涉及内部人事变动情况外的各类信息、数据互不保密。在1999年欧洲中

央银行体系确立之后,意志银行失去了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功能。在此背景下, 意志联邦银行的重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上。2002年4月30日新颁布的《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在未改变联邦银行的基本职能的前提下,立了新的德国联邦银行体系。2002年1月,《证券收购和兼并法》生效,第一次将企业兼并监管纳入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的职责范围。2002年6月2日,颁布《第四部金融市场促进法案》,该法案涉及22部法律或相关法律的修正案,其中最核心的内容

是颁布新的《交易所法》和颁布《有价证券交易法》修正案。该法案使德国证

券市场的监管再次得到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将市场操纵监管

纳入联邦金融监管局监管职责范围;②对企业内幕人员的交易实施报告制度并

对其信息披露实施监督;③加重对滥用即时信息披露和不实信息披露的处罚, 等等。2004年10月28日,再次修改《有价证券交易法》和《交易所法》,涉

及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监管机关职能,特别是扩大

联邦金监局、州政府交易所监管机关和交易所交易监控部门的调查权;二是修

改市场操纵禁令,该禁令的修改有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市场操纵构成要件

的修改。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为使证券监管和执法与欧盟的要求相

协调,德国一直按照欧盟的法律理念进行监管体系和执法制度的改革。

3、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德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联邦银行、银行业监管局、有价证券交易监管

局和保险监管局。德国的银行监管由政府和私人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联邦银

行监管局(FBS0)和德意志联邦银行(德国中央银行)。这两个联邦机构与外部审计师和私人银行协会共同承担了监督管理的职责。如图1所示。

德国金融监管的决策机构是联邦银行监管局,联邦银行监管局是一个独立

行使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准部级机构,行政上隶属于联邦财政部,局长由联邦政

府听取联邦银行提名并由总统任命。联邦银行监管局内设私人银行监管司、储

汇银行监管司、合作银行监管司、投资证券和外资银行监管司4个主要监管司。联邦银行监管局作为德国银行业监管的主要机关,依据《联邦银行法》的规定,所有银行信贷机构都必须接受联邦银行监管局和联邦银行的机构。其法定的职

责为:颁布规章制度、发放和吊销银行执照、命令实施专项审计以及采取强制

措施等。在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中,外部审计师担当着辅助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角色。经济审计师协会作为监管机构的依托,现场的监管大都数由它承担,是

银行检查的主要执行人。外部审计师的活动必须遵守联邦银行监管局(FBSO)

和联邦银行共同制定的并由联邦银行监管局(FBS0)颁布实施的管理规定。银

行同业协会制定一些同业规则,也具有辅助监管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2002年以前是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在分业监管时期,联邦银行监管局、联邦证券监管局及联邦保险监管局分别负责对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监管。但是2002年夏,德国国会通过,把国家对银行、证券、保险业等的监管职责集中由一个财政部直属的联邦金融监管局来负责。联邦金融监管局负责对德国金融行业的全而监管。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是2002年5月 1 日成立的,由原来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改为统一监管。成立的金融监管局合并了原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三个机构,依照原有的《德国银行法》(KW G)、《保险监管法》(V A G)和《德国证券交易法》(W p H G)三部实体法,履行对德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职能。根据《联邦金融监管局法》、《关于联邦金融监管局章程的条例》和《联邦金融监管局章程》的规定,联邦金融监管是“联邦直属的、具有权利能力的、公法上的行政机关,受联邦财政部的法律监督和业务监督”;履行对金融市场的国家监管职能,在其职责范围内代表德国参与相关国际事务。联邦金融监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联邦金融监管机构直接对财政部负责,成为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机构。联邦金融监管其收入来源分

两部分,一是各金融机构按资产规模一定比例上交费用;二是直接审计收入。属独立法人的公共机构,有较强的独立性。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实施监管的同时并不过多干涉银行内部的经营业务,它不能指定某个金融机构向特定的个人或企业贷款,或禁止其发放某笔贷款,甚至连这方面的建议也不能作。它采取的监

方式主要是通过委托经纪审计公司进行,或根据经纪审计公司提交的审计报告,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审计。金融监管局的监管目标主要包括:第一,保德国金融

整体功能的发挥;二,保德国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第三,护客户和投资人的

利益,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德国将原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三个组织合

并成统一的金融监管局,其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减少重复劳动,强信息

资源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金融管理当局在金融监管方面具有权威性,有关监管的一整套法规制度及

管理办法为监管当局履行这一职能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较好地体现了稳定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要求,完备的监管体系使其能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

为保障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德国政府一直致力

于推行混业经营制度,并对本国经济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德国能

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了一套高效而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

的监管制度,充分利用了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德国金融业的混业经

营特点以及严格的监管体系使得德国的金融业稳步发展,即使在全球发生金融

危机时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精华:《德国市场经济体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何广文:《德国金融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年版;

[3] 陈道江、王利民:《制度演进:金融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分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5期;

[4] 吕无瑕:《金融混业经营问题探讨》[J],《理论探索》2005年第4期;

[5] 邓兰松,边绪宝:《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J],《济南金融》2004年第5期。

[6] 高基生:《德国证券市场行政执法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

年第4期。

[7] 李俊元、张秋艳:《德国金融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人民

学学报》2000年第1期。

[8] 宣文俊:《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法律框架思考》[J],《法学》2005年第1期。

[9] 李畅:《金融制度的变迁与混业经营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年。

[10]于景涛:《德国全能银行体系与混业经营的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第6期。

商业银行支行全套管理制度规定

XX市商业银行行风行训 客户至上,竭诚服务。诚信为本,合规经营。制度是铁,执行是钢。强化责任,道德先行。以行为家,爱岗敬业。和睦相处,团结进取。勇于创新,争创一流。 XX市商业银行XX支行员工服务理念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服务性行业,归根结底要面临服务的竞争,优质的服务就是银行业竞争的生命线。“把方便留给客户”是我们XX 高效、优质服务的根本目的,“走进每位客户的心灵”是我行优质服务的更高境界,力求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就是今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每一位员工要懂得:自身的行为代表着支行的整体形象,没有客户就没有我们自身业务的发展。我们的小小窗口反映出的是支行的整体面貌和良好信誉,必须把我们的优质服务作为永恒的主题,这也是推出“新思维,心服务”理念的初衷。我们的服务工作不能简单停留在表面,微笑服务、礼貌问候只是基础要求,我们将会通过提高全行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技能、办事效率以及综合素养,真正把服务融入到员工的心中,将服务XX成思想上的重视、工作中的习惯,最终升华成个人素质的内涵,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新思维,心服务”

的服务理念,就是从“银行的服务”转变到“服务的银行”,“因您而变,服务无限”将成为XX支行贴心服务的宗旨。 从众多股份制银行来看,银行配备大堂经理的目的是为了积极解决客户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以最大的热情服务客户,在客户分流、服务营销和品牌宣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新地点的硬件设施、服务环境、以及新的岗位配置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为了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会通过业务功能分区、采取客户分流、在大厅内张贴说明和发放宣传册,引导客户通过其他渠道办理业务,缩减客户等候时间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营业部柜台规范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此外,我们还要把每日及每月业务办理高峰时间段制作成公示,提醒客户妥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尽量避开业务高峰段。“提供细致准确的引导,就是在为客户节省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做好大堂经理的一种责任,身为客户进入网点第一个接触到的员工,大堂肩负着优质文明服务接力“第一棒”的责任,应首先将服务做好,不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报道中看到过招商银行一个基层网点搬迁,影响了正常业务发展,这家支行就从周边社区入手,通过一系列社区宣传、广告投递,先将邻居请上门等方法,没过多久,新客户变成了回头客,老客户带来了新客户,客流量就这么一点一点回升上来了,有些客户业务繁忙,有时候一天得到网点跑好几次,用客户的话说,有时候觉得跑烦了,可是一进银行大厅享受到亲切又高效的服务,让客户觉得常到这来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他们一直是招商银行的铁杆客户及宣传者。通过这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德国和英国的比较与借鉴

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德国和英国的比较与借鉴 杜莉高振勇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从金融混业经营发展历程来看,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而英国也在经过长期的分业经营阶段后,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末走向混业经营;从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形式来看,德国主要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而英国主要采取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从金融监管模式来看,德国和英国都最终放弃了分业监管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德国和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与此相适应,中国金融监管也必须逐步从分业监管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 关键词:混业经营;监管;比较;借鉴 一、德、英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一)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 德国金融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金融混业经营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传统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既对企业贷款,也帮其发行股票、债券、直至对其投资,对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正在迅速扩张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在钢铁、煤矿、电气、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综合性的全能银行相继建立,并为德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发展的结果。二战期间,德国银行业遭到严重破坏。直到20世纪50 年代后期,西德地区的银行业才恢复了战前的状态,继续着混业经营的道路。两德统一后,为了使原有东部的银行体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的要求,德国联邦银行对东部银行进行了改组。打破了东部银行在业务上的严格分工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能银行制度”。德国经济能够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帜的“全能银行型”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德国大银行的全能性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得以加强。 (二)英国: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 历史上英国的金融体制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界限清楚。但是与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不同,英国的分业经营不是由法律规定的。在英国,法律并不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或保险业务。不同业务间的界限是限制性的商业惯例、反竞争的机制和自律的产物。但是这种分业经营的惯例得到了监管部门尤其是英格兰银行的支持。 二战以前,英国金融机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工细致,其伦敦城在国际金融业的历史上有着“世界银行”的美誉。然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昔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以往的雄风尽失,经济增长缓慢,金融业也萧条冷落,被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于1971年实行了“竞争与信用控制政策”, 作者简介:杜莉(1959—),女,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经济研究。高振勇(1979—),男,山东沂南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该成果得到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的资助。

德国银行资金模式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变化【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原文 German bank capital model structure and profitability of change Material Source: R&D Management34,4,2004 Author: Lars Norden and Martin Weber We investigate the funding modes of German bank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lending and profitability during 1992–2002. We find that at many banks, deposits from customers decrease in relative terms while interbank liabilities increase as a source of funding. We cannot detect a negative impact of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deposits on lending. The decreasing ability of banks to collect deposits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deposits by interbank liabilities unfavorably affects the net interest result of banks that exhibit a deposit deficit, especially savings banks. Our findings indicate a structural lengthening of the intermediation chain, which has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functioning and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banks’ funding mod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lending to customers and the effect on bank profitability. Our empirical evidence is based on a micro data set for all German banks that we obtain from the Deutsche Bundesbank for the period 1992–2002. First, we find that growth of interbank liabilitie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of deposits from customers at savings banks and credit cooperatives. The effect is strongest at savings banks. Thus, we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 structural change on the liability side of these banks’ balance sheets. This finding indicates an increasing specialization of retail and wholesale banks in the same sector, and it is consistent with an overall lengthening of the intermediation chain and with financial deepening of the economy. Banks facing a funding deficit become net interbank borrowers, while others that benefit from a stable funding surplus become net interbank lenders. Second, we do not detect a negative impact of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deposits on lending to customers. Instead, lending slightly gains in relative importance over time. Third, the decreasing ability of banks to collect deposits from customers and

浅谈银行业的电子商务

浅谈银行业的电子商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如何使电子商务在银行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仍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继已有20多家银行的数百个分支机构开展此类业务,但综合水平仍然较低。银行业是应用信息技术最早,也是应用层次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新经济时代,由干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微利时代影响了整体资金利率的走向,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滑波,抑制了资金利率的上扬,从而影响银行的存款业务的发展。时代呼唤银行业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把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此,Internet的产生以及进入商业性应用以后,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实现了超常规、跳跃方式发展,对人们的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电子商务大潮冲击下,人类社会未来的经济运行和生活方式都将主要由网络技术来支撑,谁拥有网络技术,谁就是成功者;谁失去它,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本文从经济、技术、法律、管理等多方面对我国银行业电子商务现状进行了讨论,并且论证了在我国发展中,银行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困难:认识问题、网络建设问题、安全问题、支付方式和信用卡处理统一化问题、企业应用系统开发问题、法律问题,最后,对我国未来银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了几点建议:提高全民族电子商务意识,增强商业信誉,加强人才培养;构造银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建立适合银行业务实际的金融互联网络;创造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机制;尽快构建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框架等。 【关键词】银行业、电子商务、现状、困难、建议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的几点思考(精)知识讲解

科技信息2010年第5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营业网点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前沿,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客户需求层次的转变和提升,银行网点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推进网点转型,强化网点功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网点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关键渠道。渠道是商业银行及其产品通向市场之路,从另一方面看,渠道也是市场认知银行及其产品的媒介之一,客户通过渠道终端获得信息,购买产品和服务,因此渠道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很重视渠道的设计和管理,希望打造持续的渠道优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家预言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将取代网点成为最重要的服务渠道。但是实践证明,由于网上银行无法像网点一样给客户提供安全的、面对面进行复杂业务交易的环境,大多数客户仍对网点情有独钟。2003年美国一项针对客户渠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选择网点渠道的顾客高达86%;80%以上的客户至少每月造访银行网点一次。考虑到未来理财和咨询服务的迅速发展,网点作为发展客户关系渠道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1.2网点是银行零售业务的前沿阵地。发展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银行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国外大型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对其总收入的贡献率在60%以上。从国内看,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私人财富的积累,有资料反映,我国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已超过30万人,零售业务发展有着广阔前景。网点作为服务大多数零售客户的第一市场触角和竞争前沿,是零售业务发展的一线阵地和重要窗口。特别在我国,受居民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银行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日益加深等影响,银行对各类客户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网点已俨然成为零售业务最主要的交易平台,成为深化客户关系最基础的营销渠道。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1.填空 1、 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 支机构设置 p23 2、 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 3、 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 4、 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证券 准备(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p82 5、 央行负债业务中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 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额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中央银行 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特殊性: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 而发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 其实施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P88 6、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货币供给是否是外生变量):p189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央行能否控制货币) 7、 央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统计、景气调查 p156 8、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 汇率)p202 9、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 币。 P205 10、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P216 1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异同:(1)着眼点存在差异(2)运用的工具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7年第2期税务与经济No12M ar115,2007 (总第151期)Taxati o n and E cono m y(SerialN o1151)经济纵横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戴群中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具有业务领域充分多元化、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广泛的集团外部相互持股以及全能银行是证券市场的主体等特点。德国全能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范围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网络优势以及抗风险优势等方面;其潜在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投机风险以及传导风险。德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保障。我国银行业实行全能银行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德国;全能银行;监管;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339(2007)02-0029-05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0。[1]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帜的全能银行型金融制度密切相关。银行业采用混业经营模式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德国银行是混业经营模式最成功的典型例证。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混业经营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必然选择。因此,深入研究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对我国银行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一)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特点 1.德国的商业银行原则上可以经营所有业务,可以从事/全能0的金融活动,业务领域充分多元化。从业务范围看,全能银行自身可以涉足金融领域的任何业务,不仅包括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汇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债券、股票发行以及各类证券、外汇、贵金属交易、项目融资等业务,而且可以进行保险、抵押、证券经纪、基金等资产管理、咨询以及电子金融服务等所有金融业务。从业务审批上看,德国银行申请得到的业务许可证上所标明的业务范围包括上述所有内容。 2.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从德国全能银行的治理结构来看,较为普遍的是,除了在境内设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行和代表处外,全能银行集团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普遍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资或控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这些专业性金融机构在传统的双重银行体制下被认为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全能银行集团内部的交叉持股,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性的网络体系。 3.广泛的集团外部相互持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全能银行和自身股东相互持股。(2)全能银行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债务类有价证券和股本类有价证券,并作为股东代理机构,参加非银行部门公司的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 4.德国的全能银行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不仅提供全套服务,而且是一级市场最大的买主。此外,全能银行在二级市场上从事代理证券买卖和自营业务。 [收稿日期]2006-11-28 [作者简介]戴群中(1969-),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在读博士生。

德国银行系统

德国银行系统 德国是一个银行系统极为健全发达的国家。其银行共分为三类:1.综合性银行Universalbank,共有四个,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巴伐利亚抵押银行Bayerische HypoVereinsbank,德里思顿银行(Dresdner Bank)和商业银行(Commerzbank)。2.储蓄所(Sparkassen,由所有地方性储蓄所组成)。3.合作互助银行(Volksbanken 和Raiffeisenbanken)。各种银行经营性质及重点各不相同,但已经趋於一体化。除名字上的差别外,其业务范围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1.Girokonto 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银行开设转账户头(Girokonto),几乎所有银行对学生提供免费的开户服务。前提是开设户头时,要证明自己的学生身份,然后每学期再到银行去交一张有效学生证或复印件。这样,所有的银行服务(比如存、取钱,转账等等)都免费,否则,每月户头费6-8欧元不等。 户头上的钱可随时存取支付,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超支。但超支部分非常贵,要付给银行的利息可达12-20%,所以短期内小数额超支还可以承受,长期超支很不合算。 德国银行网络发达,且许多银行间都有合作关系。只要在一家银行开有账户,便可在许许多多的自动取款机上免费提款。比如说账户设在德意志银行,不仅在欧洲各地的德意志银行及其子银行的取款机上免费提取现金,在其他三家综合银行(巴伐利亚抵押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取款机上也享有免费待遇。如果户头设在储蓄所,那么所有的储蓄所取款机都可以免费使用,不管在哪个城市,哪个街道。 2.Sparkonto Girokonto上的存款所得利息极低, 以致于没有。所以,数额较大且短期内不准备动用的钱可以存在一个储蓄户头上(Sparkonto)。存款的方式和条件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死期存款 (feste Sparanlage)和变息存款(zuwachssparanlage)两种。死期存款和中国相应的存款方式类同。一定的数目存一定的时间。利息固定。另外一种变息存款存期一般为5年。利息不固定,开始的时候低,越往后越高(比如第一年3.25%,第二年3.75%,第三年4.25%,第四年4.5%,第五年5.25%)。这种存款方式的一个优点是,储蓄额只在第一年为死期,以后可以视需要随时到银行去解除存款。 所有的签有合同的存款在到期前三个月都该去银行解约,视需要可让银行将Sparkonto上的存款转到Girokonto,以备随时支取,或将存款期延长。 3.Depot 前面所提及的死期存款和变息存款是没有风险的。喜欢冒险的人还可以到银行再开设一个Depot,用来买卖股票,国债,公司债券以及期货和Fonds等投资活动。开设Depot每年都要交管理费(数目极小),此外,每次债券买卖还要再交银行回扣,回扣一般为买卖金额的0.15%-0.30%。 投资股票风险相对较大,风险稍低的是投资固定利息债券。这种固定利息债券每年都能得到固定利息,此外,还有价格的升落所带来的输赢,但这里的价格升降幅度相对于股票来讲非常小。固定利息债券又有国债和公司债券之分。国债的风险低(因为一个国家破产的几率很低),相应利息也低。反之,公司债券的风险较高,所付利息也相应高于国债。投资股票和固定利息债券一般都需要自己花费一定精力去分析研究相应的公司。在这方面所知不多的人只能被大趋势牵着鼻子走,所以不容易赚到钱。

电子商务促进商业银行服务转型.docx

电子商务促进商业银行服务转型 一、电子商务相关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商业银行在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所开辟的一条新道路。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使得大多数团体及组织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着不一致的见解。比如,国际商会就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而言,对电子商务有了全新的定义,即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实现整个商业活动的目标,促使商业银行具有电子化等特点。从技术方面而言,电子商务是多种技术的统称。不仅如此,美国学者认为,电子商务也可以称作是现代化服务与创新的方法,这样全新的方法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大量需求。 (二)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与较为传统的电子商务活动相比,现代化电子商务具备诸多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的虚拟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现今大多数交易方式为电子交易,电子交易的优势便是无须卖家与消费者之间面对面交易。整个交易过程均是在互联网中进行,使得电子商务具有虚拟化的特点。从卖家的角度出发,卖家可以在互联网中发布产品的相关信息,便于消费者浏览,最终实现电子交易的目的。第二,电子商务的跨越时空性。电子商务具有跨越时空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受到时空的限制,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济运行成本。较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其服务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现代化电子商务的服务时间为二十四小时。所以,电子商务具有跨越时空性的特点。第三,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交易效率。因整个交易过程在互联网中进

行,并且诸多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探索与购物,电子商务为众多消费者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同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购物渠道。 (三)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电商购物的方式逐渐呈现出增长趋势,致使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劣势。大多数电商是在互联网中进行交易,直接忽视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存在,同时也未能重视商业银行与融资客户之间的关系,给商业银行的服务与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科学技术的兴旺,促使电子商务俨然已成为广大人民消费的方式,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交易,成就了现今的电商与微商,同时为电商所开展的业务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不仅如此,科学技术的成功研发,无疑给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促使大多数商业银行向金融领域转型,为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比如,第三方支付等。受到第三方支付的作用,使得第三方支付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更多的商业银行将运营方向进行转变。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的服务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二、“大数据”背景下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最先被IT业知名机构Gartner提出。一般来说,就是要找出以前收集的数据中忽略的信息,并根据相应的法律,整合相关信息,形成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测。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数据”方法将在企业未来的生产决策中展现更加重要的作用。公司的战略发展、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与控制领域将通过大数据进行综合分

比较银行制度

1.金融体系---是指一个 经济中的资本流通的 基本框架,是各种金融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构成的有机整体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有①货币制度规范的 货币流通②金融机构 ③金融市场④金融工 具⑤金融制约与监管2.支付清算系统---是一 国或地区对伴随着经 济活动而产生的交易 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 的债券债务关系进行 清偿的系统 3.双线银行制度---又称 双轨,双重银行制度, 是指美国历史上形成 的,由联邦政府注册管 理的国民银行和由州 政府注册管理的州银 行并存的一种商业银 行制度 4.单一银行制度---指美 国历史上实行的商业 银行的业务只由一个 独立的机构经营而不 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组 织机构制度 5.全能银行---也叫综合 性商业银行,是指商业 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一 切银行业务,还可以全 面从事证券,保险,租 赁等金融业务,所形成 的综合的全面的银行 经营模式 6.脱媒---指由于美联储 规定银行储蓄存款利 率上限,以及和其他金 融机构的竞争,商业银 行存贷款大幅度减少 的非中介化现象。7.自由银行制度---是指 美国1837年到1863年 之间实行的任何个人 或者集团只要有充足 的资本并履行法定的 义务,即可向所在的州 政府申请领取执照并 开设银行的银行制度。 8.美元霸权---是指美国 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 地位引导和塑造一系 列有利于其领导和支 配事务安排 9.奥尔德里奇方案---美 国共和党参议员1911 年11月16日向国会国 家货币委员会提交的 效仿英格兰银行建立 高度集中而又相对独 立的美国中央银行— —全国储备协会的银 行改革计划,这是美国 在建立央行制度过程 中的尝试,但美国倡导 分权,实行联邦制,并 最后被否决,最后形成 二元制央行体系。 10.布雷顿森林体系---二 战以后形成的以美元 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即 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 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双 挂钩货币体系 11.储蓄贷款协会---是一 种在政府支持和监管 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 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 银行金融机构,通常采 用互助合作制或股份 制的组织形式。 12.CDO(担保债务凭证) ----将有现金流量的资 产汇集群组,然后做资 产包装分割,进行信用 评级后出售。 二、填空题 1.从宏观经济看,资 本形式包括(储蓄) 和(投资)。 2.1790年,一些证券 交易商成立了美国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费城证券交易 所)。 3.1792年,24名经纪 人在华尔街签订了 (《梧桐树协定》) 成为纽约交易所的 前身。 4.各国金融机构体系 包括(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非 银行金融机构)。 5.英国海外银行机构 主要有英国海外银 行、外国银行、国 际财团银行。 6.德国银行机构包括 信贷银行、区域性 银行、私人银行、 外国银行。 7.日本的商业银行有 都市银行、地方银 行、外国银行。 8.美国通用汽车承兑 公司的金融服务行 为两大类:消费金 融、公司金融。 9.1929-1933年经济 危机后美国国会通 过的一系列加强金 融监管的法律有 (1933年银行法)、 (1935年银行法)、 (1933年证券法)、 (1934年证券交易 法)。 三、判断改错

电子商务对银行的影响

最佳答案 电子商务不仅能使金融业增加收益,增强竞争力,也促进金融机构向全能服务型发展,逐步向网络化金融转变。无疑,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将为各自的创新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不仅可以通过借助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贷款在内的更多创新服务,也为银行开辟新的发展契机。 电子商务是网络银行产生的商业基础,可以说没有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不会有网络银行的兴起。同时,电子商务也将是银行业保持创新的源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日益丰富而价格不断降低,电子商务正反馈网络效应逐渐显现,企业网上商务价值体系的也不断发展成熟。 电子商务不仅能使金融业增加收益,增强竞争力,也促进金融机构向全能服务型发展,逐步向网络化金融转变。无疑,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将为各自的创新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不仅可以通过借助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贷款在内的更多创新服务,也为银行开辟新的发展契机。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银行革命。电子银行的发展给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挑战,同时了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改变了银行现有的结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并进而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电子商务时代银行将能有效地解决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银行通过内部网络可加速内部的信息交换,节省办公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将有效地解决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银行内部的组织机构将更加精简和专业化,调动更加灵活,指挥层次将更少。 电子化的银行是一种开放性的系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高层管理者与下层员工之间实现流畅的信息流通,高级决策层与下级操作层的联络能力大大加强,担负传递和监督任务的中层管理机构将日渐萎缩。扁平的管理层次使银行业能够实行以市场、效益为导向的灵活发展战略。 2、银行业将大大提高其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网络银行的快速信息传输查询功能使得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互通更加迅捷。银行能够快速地了解各家客户的各种信息,确定是否向某企业发放贷款及以何种方式发放多少贷款。由此而来,银行更能兼顾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银行业针对世界上的每一个客户的需求而适时、适地地提供服务的能力。网络银行的出现提高了银行业的信息服务水平,银行可以更及时、便利地向客户发布有关政策,如利率的调整、汇率的变化、新服务介绍、广告服务等,而且发布信息的表现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信息将可能取代资金而成为金融业最重要的资源。当前,银行业的竞争,从各种意义而言,既是服务手段的竞争,也是电子银行的竞争。哪家银行电子化程度高,则该银行就可做到信息灵,成本低,服务好,在竞争中就能更好地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西方各家银行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并投入巨资用于引进人才和培训人员。据统计,在美国花旗银行每年在电子银行方面的投资极为可观,几乎每年投资都在8.5~9亿美元之间,为其税前利润的一半,占其总资本的0.5%。借助电子银行,各种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项目不断产生,银行业的服务效率将大大提高。 3、传统的银行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式将发生变化

银行经营模式转型高质量

F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一、F银行发展历史及经营模式现状 1、F银行发展历史 F银行是1993年6月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由原隶属于人民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9家局级单位的39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的F 市城市合作信用社中心社,成立之初的各家信用社独立核算,中心社合计存款余额为7亿元,贷款余额合计为5亿元,当年盈利380万元,存款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二位;1995年10月根据政府需要更名为F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截止1995年底存款余额为16亿元,比1993年底增加了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1亿元,增加了6亿元,;1997年2月在信用社基础上成立城市合作银行,进行机构调整,对原来独立核算的33家信用社进行了资产重组,由总行统一管理 和支配各项业务,业务审批手续环节增加,当年亏损0.5亿元。1998年6月更名为F市商业银行,到1999年累计亏损达1.8亿元,而到2000年底,F市商 行存款余额只为18亿元,比1995年只增加1.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0.3亿元、贷款余额为12.5亿元,比1995年增加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0.28亿元, 累计亏损达3亿元,连续四年存款保持徘徊不前,各项经营指标开始下降,开始出现亏损,经营困难。这五年间,F市商行存款增量仅为1.6亿元。截止2008 年存款余额为68亿,贷款余额为37亿元,各项指标均在当地排名倒数第一,员工收入在同行最低,经营举步维艰,于是开始新的经营转型探索之路。通过一系列的转变,F银行营业机构调整为50个,支行10家调整为5家支行,总行机关部门调整为16个,干部精简两百多人,重新调整了组织机构设置,制定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及内控管理制度等。新的组织机构如图2.1所示。 截止到2010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152.8亿元,是成立之初1993年的 21.8倍,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84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不良资产的二次置换,两年间累计实现利润达3.4亿元,比前15年的利润总和还多1.2亿元。截止 2010年末总股本达到204,550万元,比2008年末增长198%;各项存款余额153 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69%,占当地各项存款的16.48%;各项贷款余额84.1 亿元,较2008年末增长190%,占当地贷款的22.55%;利润比2008年增加了两倍,上缴税费相比2008年增长了203.22%,实现了“一年翻一番”的历史性突破。各项业务指标的大幅提升,使银行“三年翻一番”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为了更好地发展,实现跨区域经营,又于2011年6月11日正式更名为F银行,经过一年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存款达到163亿元,比2008年增长139%,贷款突破百亿元,各项指标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2011年7月,银行排名上升到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的第916位。国 内共有111家银行上榜,F银行位列103位,其中本省城商行仅有4家银行上榜。

《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作业答案

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作业 、单项选择 (1 'X 10=10 ' 之争。 A 、英格兰银行 B 、北爱尔兰银行 C 、巴林银行 D 、本森银行 A 、议会 B 、国会 C 、财政部 D 、皇室 6、日本金融体制是( A )的典型。 A 、人为构造 B .自然构造 C 、自然演进 D .专业化银行制度 7、德国中央银行以( C )为最大的任务。 A 、发展经济 B 、降低失业率 C 、稳定货币 D 、降低经济风险 A 、法兰西银行 B 、巴黎银行 C 、里昂信贷银行 D 、巴黎国民银行 9、自 80 年代后,各发达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管制制度的放松和改革被金融界称为 A 、经济全球化 B 、金融一体化 C 、经济一体化 D 、金融自由化 10、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又因为其地域狭小,从而形成了金融机构典型的( A 、总分行制 B 、单一银行制度 C 、联邦银行体系 D 、主银行制 1、 美国银行体系的核心是( B )。 A 、 北美银行 B 、联邦储备体系 C 、国际清算银行 D 、花旗银行集团 2、 1782 年, 美国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它是( D )。 A 、 国民银行 B 、 第二银行 C 、第一银行 D 、北美银行 3、 1999 年 11 月 4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 B ) ,从而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金融分业混业 A 、 州际银行法》 B 、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C 、《银行持股公司法》 D 、《国民银行法》 4、 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银行诞生于英国,它是( A )。 5、从法律的角度看,英格兰银行隶属于( C )。 8、法国中央银行是( A )。 D )。 A )。

全能银行制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system) ——德国的经验与教训 一、全能银行制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全能银行是“能够从事除发行货币和抵押债券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换言之,与所谓的分业体制下的专业性银行不同,全能银行的特点不是局限于任何一种特殊的业务,例如吸收存款、提供信用贷款或长期融资等,相反,全能银行能够参与所有提供货币和资本的活动:包括吸收存款、发放各种期限的贷款、发行债券、参与企业业务活动,从事货币、股票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等。 德国全能银行具有的特点包括:提供无担保的私人贷款;从事长期的资本融资,并且借此将公司发起、债券发行以及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等活动综合为一体。 德国的银行是最先将提供无担保的私人贷款与长期的资本性融资结合起来并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无担保私人贷款而言,这种异常成功的银行业务,像很多其他的金融创新活动一样,起源于苏格兰。其特点在于两种密切相关的业务:一方面,无担保的私人贷款是由银行提供的,但是,借款者必须将其所有的货币交易业务交给提供贷款的银行。借款者无须抵押即可取得贷款,然而银行能够获得借款者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的全面信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章中即论述过在他那个时代(1776年前后)苏格兰银行已经发放不要求证券抵押的贷款。W·桑巴特在论述这种信用制度时写道:“这种制度能够使没有金融资产的人成为企业家,而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全能银行的第二个特点是,也是德国取得巨大成功的特点,是长期的资本性融资。银行刚开始这样做时并非有意要长期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更多的是出于暂时性的需要,如在全部股份无法完全募集到位时。 这种综合性的资本性融资起始于比利时,即成立于1822年的比利时股份公司最先从事这类活动,该机构后来成为欧洲第一家新型的商业银行。这家银行从一开始便介入有价证券活动,试图通过发行债券来为发放贷款筹措资金,以及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来解决期限变换所引起的银行流动性问题。但是,这种尝试在法国和意大利均告失败,原因是这些银行过度依赖高风险的住宅与产业融资,完全忽视了吸收存款的业务。

德国如何保证网络银行安全_0

德国如何保证网络银行安全 在德国,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电话、传真等直接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不仅可以存款、转账,还能够买卖股票、基金,甚至可以申请小额贷款。与传统银行依靠广设分支机构招揽客户不同,这种新型的“直接银行”费用低廉、使用便捷,正成为德国个人理财(相关:证券财经)的“网上直通车”。 entrium是德国最早成立的网络银行之一,在2000年时该行仅有370名员工,服务客户量却达到77万,人均资产达1000万美元,管理成本大大低于传统银行。 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德国大多数传统银行也都建立了网络银行分部。自2000年起,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决定每年为网上银行业务投资10亿欧元。 对于网络银行最敏感的安全问题,德国同样出现过账户名和密码被窃取等情况,但随着银行、监管机构和客户等多方努力,网络银行的安全性正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比如网上银行同时使用用户名、登录密码和交易密码,有的银行对同一账户的不同的交易、不同步骤都要求不同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才能操作,有效避免了网络黑客钓取密码的危险。同时,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也在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德国所有的网络银行将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EBICS,保障所有网络传输交易信号的安全。同时,德国警方直接介入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监控,联邦刑警局全天候监控可疑线索,对罪犯进行严厉的刑事惩罚。 德国邮政银行市场部经理彭康康告诉记者,“无论从银行数量、资产总额,还是客户总量、交易额而言,网络银行都已成为德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部分传统银行都建立了网上交易平台,德国还出现了上百家纯粹的网络银行,已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德国网络银行业务目前已占到银行全部业务的25%以上。 德国银行业非常看好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2007年德国网络用户达到4800万人,占人口的59%,这意味着网络银行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德意志银行网络银行前行长赫伯特·沃尔特曾表示,网络银行将彻底淡化传统的银行业与经纪业、上线与下线、储蓄与投资的界限,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