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下英汉称赞语的比较分析

礼貌原则下英汉称赞语的比较分析
礼貌原则下英汉称赞语的比较分析

2015年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2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3 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

4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5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

6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7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9 论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10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11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2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13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14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5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

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7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8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

19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

20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21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22 夏洛克悲剧性原因探究

23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24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25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26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

27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28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29 隔离与异化: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研究

30 On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of Scenic Spots

31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现实意义

32 论斯嘉丽对南方的背叛

33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34 电影《纳尼亚传奇》中的圣经意象

35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

36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37 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芬青少年时期的比较研究

38 美国西部文学中的牛仔形象所体现出的美国英雄主义

39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40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 ry

41 浅析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42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

43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44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45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46 浅析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47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48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49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观研究

5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51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52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

53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54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

55 用合作原则分析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会话含义

56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57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58 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试探性分析研究

59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60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6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

62 论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之比较

63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64 《红字》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

6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

66 通过政治和日常生活看邪恶的慈禧太后

67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

68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69 《麦克白》的独白

70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

71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72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73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74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

75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

76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77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

78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79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80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81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8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83 试论旅游文本英译策略

84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85 商标词翻译的本土化

86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

87 论中国特色时政新词的英译

88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89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90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91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92 英汉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

9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94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

95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96 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词语的意义

97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9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99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100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101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2 浅析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103 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

104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05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

106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07 从《自我之歌》,看美国梦对惠特曼的影响

108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

109 从《人生的枷锁》中三个女性看毛姆的婚爱观

110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1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112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113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性格

11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

115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

116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117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18 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

119 科技英语中名物化的功能

120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

121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122 《孔乙己》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123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24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

125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26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研究

127 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

128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129 从《拦截魔人岛》中的邪恶三位一体分析蒙特哥利死亡的必然性

130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31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32 英文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133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研究

134 蒂姆伯顿电影《大鱼》中的虚构意象和冒险精神

135 概念隐喻在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136 “I”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137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

138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139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40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4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

142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43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144 精神的抗拒与皈依--浅析奥康纳《智血》中的信仰异化

145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146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

147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148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149 从语用角度探讨汉译英公示语

150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5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52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153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154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155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56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

157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58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59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60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

161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162 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163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艺术特色

164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165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66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16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8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69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170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171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172 基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渊源

173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7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5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

176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177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178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179 O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nslation Skills

180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

181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182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183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84 隐喻在英语政治演讲辞中的认知功能—以奥巴马的竞选演讲辞为例

18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186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87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188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189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90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191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

192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

193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194 由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195 《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分析

196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7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198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

199 《鲁滨逊漂流记》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200 论《飘》中斯嘉丽的进步女性主义思想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_王毅敏

2001年9月第9卷 第3期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 o urnal of Xi'an Fo reig n Lang uag es U niv er sity Sep.2001 V o l.9N o.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王毅敏 (西安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谦逊与客套、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1)03-0055-02 一、中西两种礼貌原则 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1.Leech的西方式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础上,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顾曰国教授对礼貌原则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了五项与汉语文化相关的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即“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台”、“尊”。 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3)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 4)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5)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是“先礼后兵”,“先褒后贬”。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的问题,“脸”主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价值,当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露了脸”;当个人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了脸”,“没脸”或“不要脸”。从语用角度看,“脸”与“面子”通常与“训斥”、“批评”、“指责”、“邀请”及“请求”联系在一起,如甲在公开场合批评乙,乙会认为“没面子”,“没给他留脸面”。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语用手段,人们追求的往往是“求同准则”。 由此可见,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出。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 · 55 ·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2869699.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 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 (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2.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作为一种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其渊源。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urteou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2]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 - 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语言文化论文】英汉语言文化的礼貌原则对比

【语言文化论文】英汉语言文化的礼貌原则对比 摘要:礼貌是人类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要素,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文化中,其目的都在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流中的话语冲突。比较Leech的礼貌原则六条与顾曰国的即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优雅准则,求同准则及德、言、行准则五个准则中体现文化差异,并加以运用,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开展。 关键词:礼貌原则;相似性;差异性;跨文化交际 礼貌是人类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要素,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文化中,其目的都在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流中的话语冲突。三十多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快速发展,关于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逐渐演变为一大研究主题,就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语用方面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最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基于语言表达的礼貌原则理论,是在国外语用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在其著作《AnchorBooks》(1967)中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语言礼貌原则的雏形。1987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根据Goffman的解释进一步提出了“面子保全论”,指出礼貌是社会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即“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为满足其面子需求而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出版了自己的著作《PrinciplesofPragmatics》(1983),在这本书中,利奇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六条著名的“礼貌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意思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把礼貌意思的表达增大到最高限度。 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顾曰国是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人,在199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四期刊物上,他发表了论文《语用与文化》。在此,他根据“礼”与“礼貌”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符合我国文化的礼貌五准则。纵观国内外,Leech的礼貌六原则和顾曰国的礼貌五准则同被我国大多数学者所接纳并认同,并由此开展广泛的研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众多外国机构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于跨文化交际表现出了更高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积极进行英、汉语的礼貌准则科学地分析、对比,形成了研究著作及论文若干部(篇),学者们普遍认为该准则是防止语用失误、促进交际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二、中英文中“礼貌原则”的异同点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 2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 3 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 4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5 论D.H.劳伦斯诗歌中的救赎意识 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8 对《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及其女儿们的人物评论 9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12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 14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5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 16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 17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8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19 Double Consciousness of Fitzgerald: Nick and Gatsby 20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1 Black Wome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Sula 22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23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4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25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 26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27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28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29 30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 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2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33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34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35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36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7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38 《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39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40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 41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2)共同的使用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委婉语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中英两国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民族习惯。但是,仍然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为了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例如,英汉委婉语都与死亡、疾病、职业、犯罪、性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A.表达死亡。在《圣经》或其它与基督教有关的传说中存在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例如:“to be with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in Jesus/to lie in Abraham’s bosom”,“to go to heaven/paradise”,“to be promoted to glory”。西方人也认为人类生来有原罪,也就必会受到惩罚,所以“死亡”也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中国对于死亡有禁忌,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古代中国皇帝死亡则称为“驾崩”、“弃群臣”;百姓之死称为“过世”、“作古”等。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靓女弃世称作“玉陨香消”,等等。 B.人体排泄方面。如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还有”feel the call of nature”(感觉到自然在召唤),意为“要上厕所”;汉语有“洗手、方便”。如果女士在场,就必须这样问:“我可以使用一下盥洗室吗?”或问“洗手间在什么地方?”C.关于性的委婉语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里,性关系和身体的某些部位是谈话的禁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性解放的更深认识,在最近几年里西方国家对性的态度开放了许多。在小说和电影中类似“to 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这样的语言也出现了。谈到性关系,中国人更倾向于用“同房”,“夫妻生活”等语言来代替。英语中也有一些新创造的词汇“go to bed with”,“be in bed”,“do it”。与汉语相比而言,英语拥有更多的关于性方面的词汇,这可能与人们对性抱有更开放、更随意的态度有关。 D.教育生活方面:成绩差的学生是a below average student 或working on his own level,而do betterwith help则指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学生考试作弊则冠以to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 (her ) work.汉语中可用“学习要下劲、成绩要提高”来表达学习成绩差的含义。“考试时做小动作”等来代替考试作弊。美国学生考试不及格,回家对其父母说:“I didn’t make it.”E.社会地位、职业方面:对生活的贫富、职业的贵贱,倾向于低调陈述而不直言不讳。如对贫穷,英语有disadvantaged,underprivileged,汉语有“手头拮据”。有一部分职业委婉语,将一些平凡的职业名称予以改头换面,以此克服自卑感。比如hair dresser (女理发员)被誉为beautician (美容师)、cook (炊事员)被称作chef (厨师)、janitor (守门人)被冠以security officer(安全官员)。汉语中,我们称清洁工为“城市美容师”、小保姆为“小阿姨”、蹲监狱为“在高墙里面”等等。 3)共同的表达方式 如:使用缩写和省略。在所有的文化中,为了避免不愉快,或表示礼貌,或掩饰某些东西,某些词汇可能就会被省略掉。在英语里,“The woman is pregnant”被委婉的表达成“She is expecting”,在这个句子里“a baby”就被省略了。同样,“out”就是“out of work”省略后的委婉语。语音省略也是一种缩写,例如,“WC”是“water closet”,“G-man”是“garbage-man”的省略。汉语里也有利用缩写词委婉表达意思的,例如,“行将就木”中的“木”是“棺木”的委婉表达法。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

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 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

学校文明礼貌用语(中英文)

1.上下楼梯,有序右行。 Keep right and in order when using the staircase. 2.轻声慢步,文明礼貌。 Speak gently, walk slowly and keep good manners. 3.不冲撞疯打,不滑行拥堵 Be quiet and in order. 4.课间活动,讲究文明 Cultivate civility when doing activities. 5.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Keep safe when using the staircase. 6.不讲粗话不骂人,不乱丢来不乱扔。 Speak politely and keep clean. 7.防滑防摔防坠防挤 Watch out when walking and running. 8.防磕磕碰碰,防意外伤害。 Keep away the collision and the unintentional injury. 9.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The reason for education is to seek knowledge. The reason for study is to be a true man. 10.你不能改变容颜但可以展现笑容 You can’t change the appearance but you can show the smile. 11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You can’t control the weather but you can change your mood. 12.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You can’t foresee tomorrow but you can hold today. 1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兴趣源于天赋。 Interest originates from genius. 兴趣在于激发培养 Interest lies in stimulating and developing. 14.创新热情在这里激发,创新意识在这里实现。 Innovation enthusiasm is aroused here .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achieved here. 或者:Here is a place for you to arouse innovation enthusiasm and achiev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15.社会进步靠科学。 Social progress depends on science. 科学发展靠知识。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pends on knowledge. 丰富知识靠努力。 Rich knowledge depends on endeavor.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 一。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 例1:问候语 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 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但是不能这样打招呼:“Y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你在修车吗?)你这样一问,他会莫名其妙地瞪着你,不明白你是什么用意。 英美人互相打招呼时,一般只需说“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如果遇上熟人,需要与对方多说几句,那么可以谈谈天气情况,或者说说即将来临的考试等。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privacy),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更忌讳问别人的年龄和收入。中国人路见时常问,“你去哪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别人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当然不能吃完就走,总要再等半小时左右。主人谈兴正浓,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也就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锋;主人显得疲倦,缺乏谈话兴趣了,或主人还有别的事要做,那么就该早些告别。关于这些礼貌与习惯,中外都是一样的。例2:告别语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中职英语教学中英汉礼貌语言分析

中职英语教学中英汉礼貌语言分析-英语论文 中职英语教学中英汉礼貌语言分析 孙婷婷 (海安县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礼貌用语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人知识、教养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中职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使用英语礼貌用语的机会大增,如何提高英语礼貌语言的正确使用,是中职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礼貌语言与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不能简单地“互相翻译”。中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英语礼貌语言习用性、情境性和储存功能的特点,认真分析英语礼貌用语特点,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性认识,结合现实生活营造更深层次的情景,增强英语礼貌语言的实用性,并结合不同的场合与对象,总结归纳英语礼貌语言的规律。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礼貌语言 礼貌用语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人知识、教养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使用英语中的礼貌语言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也是一国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与国民形象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英语在整个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老师以及学生的重视。中职教学迫切需要利用好英语礼貌用语,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能力以及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一、充分了解英语礼貌用语的特点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在礼貌语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跨文化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英语礼貌用语的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灵活运用。

第一,英语礼貌语言具有一定的习用性。所谓的习用性就指的是在英语礼貌语言中,为了能够在某个交际环境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程度化的习惯性说法。在这种环境之下,礼貌语言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而是需要从实际的交际功能来进行解读。比如:在英语礼貌语言中的“How are you?”是一种见面时的问候,而不是字面上的“你还好吗?”的解释。再比如:“Excuse me”在交际场所中,并不是在向人致歉,而是当你需要向别人打听某个方面的消息时,用来引起别人对你的注意。我们要真正地了解到了英语礼貌语言的习用性,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语言的表达者的意愿,也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别人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达到能够实现顺畅交流的目的。同时在某些时候,我们不能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貌习惯来表达,而是需要通过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讲述。比如:当一个外国人在提出了一个“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的问题,我们并不能以中国的礼貌习惯回答其“Yes,I would.”而是要以“Yes ,please.”来进行回应,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你的礼貌。 第二,英语礼貌语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英语在进行表达时,会有非常强烈的情境性。外国文化会以不同的场所、不同的交际对象等不同的因素来使用礼貌语言。我们需要了解到英语的情境性,才能够达到应对准确的目的。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Thank you.”字面上是一种表示感谢的意思,但是如果当一个外国友人在对你进行邀请时,你用这个礼貌语言来进行回答,会让其感觉到你的回答并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再比如:前面有所提及的“Excuse me”和“Sorry”这两个词汇的用法上就需要很好地对使用的场合进行区分。“Excuse me”主要是用于打断别人或者要向别人咨询时的礼貌语言,而“Sorry”则是当你做错了某件事时,向对象表示深深地歉意时所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