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高级神经活动有三种基本特性

1.神经过程的强度:即神经细胞所承担的刺激量,以及神经细胞工作的持久性

2.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强度对比

(2)学前儿童气质的变化与发展(理解)

意义:1.全面,正确,清楚地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

2.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

3.便于成人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3、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1)儿童性格的萌芽(理解)(2岁性格的最初萌芽)

1.气质差异对于婴儿气质的萌芽有所影响,母子关系在婴儿性格的萌芽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最初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理解)

1.活泼好动:儿童会由于活动的单调枯燥而感到厌倦,限制儿童活动会引起儿童的不悦

2.好奇,好问:如果得到正确引导,容易发展成勤学好问,进取心强的性格特征

3.易冲动,自制力差:缺乏深思熟虑,如爱做事但急于完成任务,粗心大意不计较成果质量

4.易受暗示,模仿性强: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

(3)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运用)

1.儿童的性格开始发生,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却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

2.性格特征是稳定还是变化,主要决定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怎样培养性格?

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②提供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机会;

③树立良好榜样

④强化良好性格特征,改变消极性格特征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一一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个人特点的差别,这种先天气质类型的差别作为孩子间的差别而存在,同时又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成为孩子个人的特 点。b5E2RGbCAP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一一在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在3岁左右,,在与父母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出现了较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差异。plEanqFDPw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一一幼儿期,儿童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DXDiTa9E3d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的意义 (一)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成为儿童以后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在下面 各节逐一论述。RTCrpUDGiT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特征: (一)界定: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其周围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两个基本特征: 1 、分离感一一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与他人不同; 2 、稳定的同一感一一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的存在的,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一一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 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德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形态; 5PCzVD7HxA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一一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更重要的方面是对自己形象地认识。“镜像试验”说明, 15个月以后的孩子,他们能对着镜子直接指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说明他们已经明确地认岀了自己。jLBHrnAlLg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2---3岁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主要标志,经常会使用“我的”这个词,并逐渐地使用“我”这 个词表达自己的愿望。XHAQX74J0X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1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个体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 儿童进入学龄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 4、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 5、好冲动。 情绪不稳定是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已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 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2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 哪个是园园。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 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 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 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邻居家的欢欢 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 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个性不是天生的,当儿童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成熟到一定阶段,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种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时,个性就形成了。学前儿童是个性开始萌芽和形成的时期。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个性倾向性是是个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和世界观等要素。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喜欢什么,憎恶什么,趋向什么,回避什么,都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与别人不一样的、本质的、比较稳定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这是个体心理差异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要素,特别是性格,更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因素,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是因为作家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描写。 自我意识系统是一系列自我完善的能动结构,这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个性尚未真正形成。本章将着重分析影响学前儿童个性构成的有关因素的发展,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的人脾气暴躁,鲁莽;有的人沉静稳重,不露声色;有些人反映快,比较灵活;有些人则反映迟钝,比较呆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脾气”和“禀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各人气质不一。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速度(反应的快慢)、稳定性(维持时间的长短)和指向性(倾注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等方面。具有某种气质特点的人,在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场合下,都会表现出相同方式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如一个脾气急躁的人处处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一个安静稳重的人在不同场合都能表现得心平气和,沉着冷静。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儿童气质的差异。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孩子出生时就活泼好动,哭声响亮,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快;有的孩子则比较安静,哭声微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慢,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有的这些特征在他以后的学习和活动中都有所表现。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个性中最为稳定的因素,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指的就是气质的相对稳定,不易改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修养的加强,社会环境的变化,气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如一个抑郁质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环境里也会变得比原来更开朗活泼,但这只是外部表现的改变,要使其内部产生质的变化是很困难的,总之,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是统一的。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进而宏观把握学前儿童人格的基本知识。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 技能目标 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 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 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一)传统的“四类型说” 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 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2、胆汁质 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3、黏液质 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 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个性 个性是人类的核心特征之一,它是指个体在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存在的稳定和一致的差异。个体的个性是基于其遗传背景、环境刺激和个 人经验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始于婴 幼儿期并持续至成年。个性发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但也会受到外界 环境的影响。下面将从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重要 性等方面详细讨论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首先,个性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遗传因素是 个体个性发展的基础,它通过基因的遗传方式决定了个体的基本性格特点。环境因素则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 交往等。家庭环境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家庭 氛围和家庭成员的亲子关系等都会对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学前儿童的个性具有一系列特点。学前儿童的个性较为初级和 单一,他们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意识、动机和行为等方面。例如,一些学前儿童情绪比较稳定,容易适应新环境;而另一些学前儿童情绪波 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也包括兴 趣爱好、社交能力和自主意识等方面。不同的个性特点对学前儿童的发展 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个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非常重要。个性特点会影响 学前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效。个性发展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个性特点会决定学前儿童 在社交中的角色和表现。此外,个性发展还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自尊心发展。因此,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培养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个性的发展是一个相对稳定且长期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学前儿童的个性具有一系列特点,包括情绪、意识、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个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和学校应注重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培养方式,帮助他们健康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第九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九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的意识,以及自己与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二、填空题 1._自我意识_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自我认识____、___自我体验___及__自我调节___的发展等三方面。 3.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__受暗示性__。 三、选择题 1.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___C_____。 A.从独立的评价发展到依靠成人的评价 B.从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向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转化 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D.从初步客观性评价向主观情绪性评价发展 2.儿童性格的萌芽最初表现在____D____。 A.新生儿期 B.儿童期 C.幼儿期 D.婴儿期 3.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_____D___。 A.语言的发生 B. 表象 C. 思维 D.“我”的掌握 4.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___C___。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 四、判断题

1.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时期。( ) 2.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 ) 3.自我意识是生来就有的。( ) 4.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幼儿期。( ) 5.儿童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 6.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 ) 7. 幼儿容易接受暗示。( ) 8. 幼儿能独立、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 9.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差别就是个性的表现。( ) 五、简答题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主要依靠成人的评价 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2)学前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暗示性 (3)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发展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3-4岁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很差。到了5-6岁才有一定的发展。 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课程代码:12340)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性及其内容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 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 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 (1)个性的调节系统 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到了幼儿期,调控能力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儿童心理过程的协调者。幼儿末期,儿童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进行活动,调控能力逐渐提升。此时的儿童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过程具有了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新生儿和婴儿的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过程富于变化,其情绪情感也是如此。婴儿的无意想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活动不稳定、受外界影响、无目的的特性。 (三)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新生儿即存在气质类型的差异。到了幼儿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更为明显了。同时,在智力和能力方面,儿童的特殊能力和智力差异也开始表现出来。 (四)心理活动能动性的发展 能动性将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兴趣和爱好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面,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直接受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3-6岁的儿童已经在自我评价及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差异。 三、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_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 . 幼儿会因成人的表扬和批评而产生不同的自我体验,说明自我体验具有 A.发展性 B.受暗示性 C.脆弱性 D.主观情绪性 答案:B 2 . 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 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主动性的发展 D.自主性的发展 答案:B 3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 答案:D 4 . 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水平的是 A.自我观察 B.自我分析 C.自我感觉 D.自我评价 答案:D 5 . 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的原因不包括 A.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 B.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完全与成人不同。 C.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 D.学前儿童的气质还在发展之中,具有可塑性。

6 . 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情感用事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A 7 . 以下不属于个性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 答案:D 8 . 华华从小班开始一直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说明华华有较好的兴趣 A.广度 B.指向性 C.稳定性 D.效能 答案:C 9 . 幼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 A.能力类型的差异 B.兴趣类型的差异 C.气质类型的差异 D.性格类型的差异 答案:C 10 . 有的幼儿不随便要东西,不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幼儿则不能控制自己,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哭闹为手段要挟父母,这反映了性格的

B.自制力 C.独立性 D.活动性 答案:B 11 . 婴儿的气质类型不包括 A.容易抚养的儿童 B.缓慢型的儿童 C.抚育困难的儿童 D.安静型儿童 答案:D 12 . 洋洋说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自己吃的好,睡得好,说明其评价具有 A.具体性 B.局限于外部行动 C.细致性 D.主观情绪性 答案:B 13 .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节 答案:A 14 . 让脸上抹上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的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11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主题11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探寻1 个性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2.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3.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心理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的统一体。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A 6.D 7.C 8.B 9.B 三、填空题 1.个性 2.整体性 3.社会性 4. 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 5. 2岁、3~6岁 6. 共同性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 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③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④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⑤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个性开始萌芽,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已经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还没有形成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它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个性的社会性是指人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的社会的属性。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提供了整个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生理基础,社会因素则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六、论述题 (1)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下: ①任性。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家长就得给什么。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这样的孩子是家里的“小霸王”。 ②依赖性强。在家庭中,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独立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等着父母去操办,自己却坐享其成。 ③自私。孩子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有好吃的、好玩的只想一个人独占;不懂得体谅父母,也不懂得与其他人分享。 ④不合群。不愿意、也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即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会因为各种冲突而影响与其继续交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同伴关系。 ⑤胆小。孩子离开父母或离开家到外面时,不敢自己独立,做事情胆怯,退缩。 (2)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下: ①独生子女所面临的特有情况,即“缺失”,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缺乏儿童玩伴,缺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机会;由于独生子女经历的特殊性,带来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独生子女父母的高焦虑影响其孩子,而父母的过多关注则影响子女的心理品质。 ②形成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独生子女家庭中典型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和过分保护。 探寻2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名词解释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2.气质掩蔽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并没有改变,但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案例1】 薇薇,女,5岁。活泼好动,平时她总是笑嘻嘻的,喜欢自说自话,对老师的要求没有回应,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规则及规则意识很差,有时当老师进行某项活动时她不做,当老师更涣游戏时她会玩前面的游戏。经常趁老师不注意离开自己的班级。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对任何老师不陌生,很友善。 根据案例分析该孩子已经具备的性格特点?并说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 分析: 一、薇薇虽然只有5岁,但在她身上已经有了性格的表现,在性情上她表现特别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行为上她活泼外向,热情开朗,而且为人友善;在对人对事上她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 二、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方法: 1.行为矫治法-----针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矫治,特别是要培养其规则意识和 责任感。 2.旁样教育法----树立旁样,让其效仿。 3.环境熏陶法----为孩子创造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环境。 【案例2】 琪琪是幼儿园大班一个女孩,活泼好动,智慧好学。每次学舞蹈,总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她理解事物也快。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她对感爱好的课能集中注意听讲,但过不了多久,就做小动作,一旦被老师发现稍一提示,马上能克制自己。她对什么都感爱好,但都不稳定,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从不一个人单独玩,并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相处。她做事动作快,反应灵敏,但往往粗心大意。虎头蛇尾。 请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气质?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你认为琪琪偏向于什么气质类型? 分析:

1.气质是指个体受遗传影响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一般来说,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3.琪琪的气质偏向于多血质,因为她好动、活泼但又不够稳定;兴趣广泛 但不能持久;喜欢热闹和与人玩闹;做事动作快,反应灵敏,但往往粗 心大意,虎头蛇尾等等,这些都是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的表现。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指对三至六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性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点和特质,同时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发挥自身潜能,成为真实、独立、自信的个体。在学前教育的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探索和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通过艺术、音乐、运动等活动,幼儿可以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前教育也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 学前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学前教育的环境中,幼儿常常需要与其他幼儿和教师进行互动和合作。通过这些社交和合作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沟通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他们也会从中体验到社交交往的乐趣和挑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社交和合作能力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学会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比如喜怒哀乐和恐惧等。通过学前教育的活动和教育,幼儿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会正确处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教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前教育的活动和环境,幼儿可以发挥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个性倾向性系统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成分。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 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 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 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基本特征;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基本特征,了解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掌握幼儿期性格特征、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内涵 (一)定义 心理学所说的“个性",又称“人格”.其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和“人格"的含义不同。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是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5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3.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4.心理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这些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成分,是人对现实发生反映和联系的基本形式。

5.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的时候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提高或降低个性积极性的作用. 狭义的个性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1.个性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个性的产生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也可以说,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当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儿童的个性才逐步发展起来。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可以说,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倾向性主要是需要、动机和兴趣。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个性特征开始形成.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人的行为中,并非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行为,就有必要了解作为个性的一些基本特征。 1.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躯体相连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另一方面,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人来说,个性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如中国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地打有儒家思想的烙印.而同一年龄的人身上更是存在一些典型特点,如幼儿期的儿童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好动、好奇心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

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性格是一个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比较稳定的

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性格是一个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儿童期处于性格发生和逐步形成的时期。儿童生活实践的不同,会促成性格发展的差异,那伯是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有关同卵双生女的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有一对同卵双生的姐妹,外貌十分相似,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都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但性格却有明显的差异。姐姐比妹妹善谈吐,好交际,也比较果断、勇敢和主动。在话和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说,妹妹只表示肯定或作补充。造成她们性格上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她们的生活实践不同。原来,从很小的时候起,她们的祖母就作丁一个决定,并征得她们父母的同意,在双生女中认定姐姐是负青人,责成姐姐照管妹妹,对妹妹的行为负责,作妹妹的榜样,并首先执行成人委托的任务。于是,姐姐在这种生活实践中经受了锻炼,较早地形成了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特点,而妹妹则养成了追随别人,好听从别人的习惯。当然,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不仅仅是他的生活实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神经系统类型特点。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指出,具有不同神经系统类型特点的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性不同。拿情感表现来说,兴奋型的儿童情感活动强烈,发生迅速,表现朗显,抑制型(弱型)的儿童情感活动微弱,发生迟缓,表现不明 显。这种差异对孩子性格的情感特征有重大影响。又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功能的任何紊乱,都会明显地反映在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上。再如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有无疾病、体质强弱等,也会对性格发展有一定影响。 3 岁前的乳、婴儿、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 状态,很难意识到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同时,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很不稳定。所以,很难形成较稳定的性格特征,只能说有一些萌芽状态的性格表现。例如,被过分娇惯了的孩子,容易 有执蚴的表现;被过分压抑了的孩子,容易有自卑的表现;被过分放纵了的孩子,容易有霸道的表现;被过分恐吓了的孩子,容易有怯懦的表现等。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也可以 表现得听话、自信、谦让、勇敢等。但是,不论哪种性格表现,都是不稳定的。孩子的这些表现,虽然还只是一些不大稳定的性格倾向,但它们都是以后形成稳定性格的基础。学龄前期是儿童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有的研究材料把 人的整个性格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本质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阶段。学龄前期恰好处在性格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行为常常随着具体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直接反映外界影响。这的幼儿缺乏稳定、巩固的主观态度,因此,他们的行为比较容易得到改造。第二阶段是学龄初期和学龄中期,是指小学和初中阶段,这是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稳定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因而性格的改造变得较为团难。第三阶段是学龄晚期,就是高中阶段,这是行为受内心制约和行为习惯已经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性格的改造就更加困难。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性格的发展,是人一生性格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引用回复举报? (作者:jiqb 2004-9-1 12:03:54)[资料][短信][好友][邮箱]第 30 楼 一、性格表现受外在情境制约性格本来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成熟的性格表现应该受人的稳定的内心世界制约。但是幼儿的性格表现却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它常常受外在情境的制约。例如,一个孩子摔倒了,如果家长表现得十分镇静,而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他可能“勇敢”地自己站起来,相反,如果家长显得十分慌张,急忙去安慰、搀扶,孩子就可能表现得“娇气” ,哭哭啼啼地靠家长搀扶。又如一个孩子伸手枪夺别的小朋友的玩久如果遭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或责备,可朗表现得“害臊” ;如果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怂恿,就可能变得更加“粗野” 、“霸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要:儿童的性格一般在6-7岁左右形成,幼儿时期作为儿童个性发展的 关键阶段,对儿童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儿童在 其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形成暴躁、孤僻、自卑等性格问题,因此,为了能够使儿 童具备良好的性格,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重点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本文主要从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现状发,对其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从而达到极强幼儿学前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个性发展;幼儿 研究表明,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慢慢展现出其独特的 个性特点及行为品质,对外界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幼儿阶 段作为孩子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学前教育在幼儿的个性形成及发展中都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部分表现出有胆怯、害羞、暴力、霸道等个性问题的幼儿, 可以通过学前教育对其进行改善,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和 个性的形成。 一、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现状 学前教育从其概念出发,主要是指幼儿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家长及幼儿园幼 师凭借各种教具、实物等,对幼儿进行更加规范性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幼儿 在感官方面的认知,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采取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现代化的 教育理念中,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家长和幼师更倾向于幼儿的智育。而对幼儿的德育往往重视度不足。因此, 需要改变学前教育的模式,加强幼儿个性发展的关注度[1]。 另外,作为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也不全面。没有真正意识到幼师在幼儿成长中 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学前教育需要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根据幼儿的特点 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好奇心及求知欲,不仅对幼儿智力开发有促进 作用,还有利于于其良好个性的行程,使幼儿能够更好的表现自我,与他人进行 良好的交流互动。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