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三个主要阶段

性格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三个主要阶段

导读:本文性格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三个主要阶段,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一一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个人特点的差别,这种先天气质类型的差别作为孩子间的差别而存在,同时又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成为孩子个人的特 点。b5E2RGbCAP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一一在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在3岁左右,,在与父母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出现了较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差异。plEanqFDPw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一一幼儿期,儿童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DXDiTa9E3d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的意义 (一)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成为儿童以后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在下面 各节逐一论述。RTCrpUDGiT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特征: (一)界定: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其周围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两个基本特征: 1 、分离感一一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与他人不同; 2 、稳定的同一感一一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的存在的,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一一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 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德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形态; 5PCzVD7HxA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一一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更重要的方面是对自己形象地认识。“镜像试验”说明, 15个月以后的孩子,他们能对着镜子直接指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说明他们已经明确地认岀了自己。jLBHrnAlLg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2---3岁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主要标志,经常会使用“我的”这个词,并逐渐地使用“我”这 个词表达自己的愿望。XHAQX74J0X

学龄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被动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的特点引起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叫主动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前时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占主导地位,除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仍是他们注意的对象外,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发生兴趣,都愿意亲自看看、摸摸、听听。所以,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仍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只有无意注意对像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时,才能引起小儿的注意。3~4岁小儿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5~6岁小儿不超过15分钟,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可应用一些新奇的、色彩鲜明的、变化的、相对强烈的刺激,这些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应当利用他们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通过生动直观、非常有趣的方式来进行。2、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是在婴儿时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说只有对事物的感知而没有思维;1岁左右的婴儿,随着动作的发展和语言的产生,开始出现人类思维的初级形态,即知觉行动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性很低,而且是在动作中进行的,没有动作,就不能进行思维。与婴儿比起来,学龄前儿童活动范围扩大,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其思维已具有较独立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学龄前初期,儿童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知觉行动。他们是在使用物体、玩弄玩具的动作中进行思维活动的。到了学龄前中期,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逐渐摆脱物体和动作的支持,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例如,他们要靠数自己的手指或某种形象的事物算数,而不能对抽象的数字进行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的成分初步萌芽。到学龄前晚期,由于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有所发展,可毕竟知识、经验、语言、抽象和概括水平有限,因此,他们的逻辑思维处于低级阶段。 (2)概括能力较低,抽象概念不易掌握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是: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每一个词,基本上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的大量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他们大多以公用性的定义来说明关于事物的概念,如“杯子”是喝水的,“椅子”是坐的;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不能进行本质的概括。儿童掌握概念直接受其概括水平的制约,由于概括能力低,他们掌握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概念,而对那些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3)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1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个体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 儿童进入学龄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 4、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 5、好冲动。 情绪不稳定是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已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 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简述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2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

儿童人格发展

儿童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的内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个体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二是指这个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三是指性格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实质上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指导着行为,而行为表现着心理特征。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粗略行为阶段(Rudimentary Behavion)(10个月―16个月)。婴儿在这时期有企图消除内驱力、紧张度的要求。母亲的果断、敏捷、可靠性、规律性以及对婴儿的态度(如温存、亲密的接触等)为婴儿的行为提供了基本的强化。当孩子需要强化时,密切注意孩子行为的母亲就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强化。反过来,孩子借助于母亲的注意,也更加牢固了他学习的行为。这样,孩子的变化就能达到他这个年龄机能发展的水平。在这种双向的强化过程中,孩子和母亲双方都保留了有意义的相互强化,作出与他们各自期望相符合的刺激性的回答。积极地维持儿童与父母之间相互依赖是通过父母给孩子提供满足,特别是由父母提供抚爱、重复控制需要来达到的。这个发展阶段的本质是对食物欲望和对母亲的形象、微笑等的需要,它决定了后来的社会化阶段的发展。母亲不仅带来了食物,也培养了双向关系,增加了孩子对她的依赖性。无视孩子的自然欲望可能形成一种反社会的欲望。对孩子的护理、维持身体卫生等,是为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会欲望。西尔斯认为攻击是由于挫折造成的,这一时期挫折的造成大多是由于生理上的不满足,由于挫折会使婴儿感到不舒服、疼痛,所以,攻击很快就变成早期学习行为的一部分。父母如果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放纵将有损于他们孩子行为模式的强化,给孩子人格品质里留下任性的攻击性;相反,过分允许孩子的依赖性,又会导致儿童离不开成人,久而久之,孩子会拒绝从事他完全可以自己掌握的事情,其中也包括影响到儿童对挫折的克服。所以儿童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对孩子的自我控制总是产生于父母对他们的控制。 西尔斯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尤为强调母亲的作用,母亲的人格、母亲的能力、对孩子控制的限制、对性别的态度以及她外表的仪容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母亲能受到较高的教育,那么她对儿童就会更加关心,也就更能理智地控制孩子,并加以正确地培养,而缺乏教育的母亲总是用不合适的方法纵容孩子或严加处罚。

儿童性格培养技巧【五篇】

儿童性格培养技巧【五篇】 1.儿童性格培养技巧 儿童性格培养四大技巧: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2.儿童性格培养技巧 孩子性格培养四大策略与技巧: 1、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2、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3、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性格培养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性格培养对策研究摘要 “性格决定命运”,具备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的性格的雏形,早在人的一生中就已经形成了,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人的性格,大都是在人一生的头几年里形成的,而这几年里形成的东西,已经牢固地固定下来,变成了人的第二天性。”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是学龄前儿童性格培养的主阵地,家庭教育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才能培养出个性健全的孩子,才能成就孩子的人生。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儿童;性格培养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学前儿童性格培养更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长对学前儿童性格培养重要性认识偏差以及较低的家长教育素质对学前儿童性格培养的消极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性格培养的对策和方法。本文将从家长对学前儿童性格培养的认识方面以及家长自身素质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性格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性格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学前儿童性格培养重要性认识偏差 家庭就像是一个个性的加工厂,尽管父母了解到家庭对于学龄前儿童的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但是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将发展儿童的智能放在了第一位,这就是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家庭教育应该关注于孩子健康的个性,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但是父母明显没有将孩子的个性培养放在优先地位,

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

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 摘要: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能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和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上。个人性格特征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为孩子后天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 性格特征指一个人在性格方面的特点,即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当下,我国“ 421 〞家庭独特的结构给许多学龄前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形成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家长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后才发现,孩子依赖性强,许多男孩子性格女性化,说话做事娘娘腔,胆小怕事不出头,已经影响到他们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幼儿心理发育迟缓、交往障碍等问题。 怎样养成幼儿心情愉悦、活泼开朗、团结友善、关爱他人等良好性格特征,促进孩子健康开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简单陈述。 一、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的影响,能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主要表达在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以及他的行为举止和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上。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独立自信、活泼开朗的人会笑对挫折,想方设法战胜挫折。而孤僻、自信差的人往往会选择逃避或顺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那么是在后天,特别是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为孩子后天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抓好家庭小环境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前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性格、处理问题的态度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父母,带出的孩子可能素养也比拟好; 反之,孩子的素养就可能比拟差。现代家庭结构中,父母对孩子呵护多,不信任、沟通少,从而造成孩子独断专行、脾气暴躁、依赖性大、独立性差、自信心缺乏等性格缺陷,因此,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尽量要做到以下几点,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

儿童性格心理的发展六大指标

儿童性格心理的发展六大指标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其它人的集中体现。从幼儿心理和教育的理论看,0——6岁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坚实的阶段。性格能够鲜明地显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如对社会的责任心、诚实、正直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是始于婴幼儿期,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差异。儿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幼儿期的生活习惯。每个家长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育儿,使婴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婴儿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以此构成了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1.快乐活泼: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使宝宝乐观向上。 2.安静专注: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 3.勇敢自信: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

4.勤劳善良: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 5.独立精神: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 6.创造精神: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就是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幼儿园幼儿性格培养

幼儿园幼儿性格培养 学前教育教案 引言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作为最早接触学习的场所,承担着培养幼儿性格的重要责任。本教案旨在探讨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儿性格培养。 1. 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 1.1 幼儿性格的定义及重要性 幼儿性格是幼儿与外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人行为方式和特征,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2 幼儿性格的发展阶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性格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幼儿期的自主性、学龄前期的适应性和学龄后期的独立性。 1.3 幼儿性格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在性格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更好地进行幼儿性格培养。 2. 幼儿性格培养的原则 2.1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注重个别化的培养,不将所有幼儿统一对待。 2.2 以示范为主导 教师需要成为孩子们性格培养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表现引导幼儿进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 2.3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2.4 倡导积极的家园合作 积极与家长合作,建立起家园共同培养幼儿性格的桥梁。 3. 幼儿性格培养的策略 3.1 情绪管理的培养 通过积极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 3.2 自我控制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与合作意识,如分享玩具、轮流等。 3.3 培养幼儿的坚持和毅力

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幼儿克服困难,学会坚持,培养他们的 毅力和耐心,如拼图、穿珠子等。 3.4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同理心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教学,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同理心,如扮演爸 爸妈妈照顾娃娃、模拟场景分角色等。 4. 幼儿性格培养的评价方法 4.1 观察记录法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制定个体化的性格培养方案。 4.2 给予奖励和表扬 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表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性格培养活动。 4.3 家长反馈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成长状况。 结语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性格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策略和评 价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 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努力成 为幼儿性格培养的引路人和榜样。

【性格培养】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

【性格培养】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 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 幼儿 期:自主感-羞愧 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 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 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 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幼儿园性格培养知识总结

幼儿园性格培养知识总结 1. 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性格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幼儿园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以及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幼儿园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性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幼儿园是儿童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的性格培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1 儿童性格培养与成人性格关系 幼儿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往往会对其未来成人时期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的环境,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对幼儿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社会性格的培养 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学会合作、分享、沟通和解决冲突,这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社会性格,为日后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基础。 2.3 性格培养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和谐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环境:教育者的素质和教学方法、学校的教育氛围对性格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同伴影响:孩子在幼儿园中和其他孩子的交往对性格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 3. 幼儿园性格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3.1 儿童性格培养的目标 幼儿园的性格培养应着重培养孩子的以下方面特点: •积极乐观的态度 •自律和自制力 •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创造力和想象力

•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3.2 儿童性格培养的方法 3.2.1 游戏教育法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具有情境性和拓展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并培养其性格特点。 3.2.2 榜样示范法 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孩子们的良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幼儿的性格发展。教师可以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成功的经验。 3.2.3 鼓励和奖励机制 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鼓励和奖励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其性格的积极发展。 3.3 儿童性格培养的策略 3.3.1 约束并引导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度的约束,并给予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指导。通过积极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和秩序,培养幼儿的自律和自制力。 3.3.2 个性化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其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 3.3.3 积极语言和表达的培养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其积极语言和表达能力。在和幼儿交流中要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4. 结论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性格培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游戏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和鼓励奖励机制等方法和约束并引导、个性化关注和积极语言和表达的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律和自制力、合作与分享的精神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性格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性格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性格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一、儿童性格倔强 1、家长们要学会冷静。 当儿童性格倔强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做的首先是要平息自己的情绪,头脑冷静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将孩子当成对手,大吵大闹或者是简单粗暴的打一顿。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他会用自己稚嫩的思维试着理解这个世界时,因此,家长们应该冷静下来,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尝试去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 2、鼓励和支持孩子正确的想法。 面对孩子的倔强任性行为,家长们不能够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让孩子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让他说清楚坚持这件事的理由,这样可以防止家长冤枉孩子。如果他对这件表面很无理的要求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家长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满足需求。 3、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用。 如果孩子老是无理取闹,而且喜欢用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用。如当孩子哭闹的时侯家长可在一旁悄悄观察,不予理睬,孩子看到自己这样并未引起重视,时间久了就会放弃这种表达方式。 二、儿童性格内向要怎么办 1、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们应该主动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讲讲幼儿园里的生活。多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跟孩子在一起时,多拥抱、抚摸、亲吻孩子,让身体的亲密接触传递爱的信息,使孩子更加有安全感。 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在和自己的同龄人交往时,孩子全身心都会变得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因此,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建议家长们利用节假日,带

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

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2、活泼好动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 3、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 三、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学、好问、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

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