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论治失眠
211085237_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җ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 K 2021 一般510):李嘉,E -m a i l :24633366@q q.c o m 第一作者:赵小锐,E -m a i l :380151013@q q.c o m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җ李 嘉(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25)ʌ摘要ɔ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顽固性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㊂通督调神针法为张道宗教授独创的一套独特针法,治疗脑系疾病有奇效㊂该文分享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病案1则㊂ʌ关键词ɔ 通督调神;顽固性失眠;不寐;不得眠;针灸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0324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白日有疲惫感,夜晚急迫入睡却难以入眠,进而产生焦虑㊁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㊂随着社会㊁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患者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严重降低㊂通督调神针法为张道宗教授独创的一套针法,对脑系疾病有奇效[1],笔者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现分享如下㊂1 病因病机1.1 传统医学认识(1)阳不入阴 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睡眠是人类昼醒夜寐的自然规律㊂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阴阳二气也随之发生变化㊂白日,阳制约阴,人体处于兴奋清醒的状态;夜晚,阴制约阳,人体则进入睡眠状态[2]㊂只有阴阳平衡,才能形成正常的睡眠㊂营主内守而属阴,卫主外卫而属阳㊂‘灵枢㊃营卫生会“载: 老者之气血衰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㊂ ‘灵枢㊃大惑论“载: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㊂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㊂ 可见,阴气虚衰或阳气营满均会使卫气不能入阴,即 阳不入阴 而导致失眠㊂(2)邪正理论 ‘类经㊃不卧多卧“提出: 凡不卧之证,有邪实者多属外因,有营虚者多属内因㊂ 不寐的病因可概括为 邪正 ,有邪则实,无邪则虚,治疗方法也应从补虚㊁祛邪两方面考虑㊂张景岳将虚证总结为心㊁脾㊁气㊁血虚衰,心㊁气㊁血过耗,则心脾两伤,治疗应重视补营养气;将邪实证总结为风寒㊁火热㊁痰饮㊁饮食㊁水湿[3],治则以对证治疗为主,有火降火,有湿祛湿;虚实夹杂者以补虚为主㊁固本为要,培养气血,待正气恢复,邪实自除㊂(3)五神 论 五神 即‘黄帝内经“中的神㊁魂㊁意㊁魄㊁志分属心㊁肝㊁脾㊁肺㊁肾五脏㊂黄杨等[4]认为,寤寐是由神主导,以魂魄为基础,以意志为辅助,由 五神 协同作用而形成, 五神 的运动随着自然规律的阴阳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机体睡眠㊂王庆全[5]依据 五神 论将本病分成5型,即心不藏神㊁肝不藏魂㊁肺不藏魄㊁脾不藏意㊁肾不藏志㊂心不藏神的本质是心神不安,不能内舍,病因分为虚实两方面,邪实有心火㊁痰火㊁食滞㊁血瘀,正虚多归于心气㊁阴阳亏虚㊂肺不藏魄的病机为肺魄不入于舍,分为外邪和内伤,有痰湿㊁痰瘀㊁肺阴不足㊁肺气虚衰4个方面[6]㊂肝不藏魂的主要原因是肝气不能内舍于肝魂,与肝血亏虚有关[7]㊂脾不藏意病因为脾不能内舍于内,归结于外邪之痰湿㊁湿热或内虚之脾阳脾气的不足[8]㊂肾不藏志的本质是肾精不足,导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或肝肾阴虚[9]㊂1.2 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对于不寐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㊂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通过与正常人的睡眠脑电波对比发现,失眠症患者在整个睡眠过程中都处于高觉醒状态,包括自主神经系统㊁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等多个维度的过度觉醒;不同脑区及核团与昼醒夜寐存在相关性,当促觉醒系统过度激活或促睡眠系统受到抑制,均会使睡眠-觉醒系统紊乱而导致失眠;多种神经递质也会影响人体的睡眠系统,如氨基酸类(G A B A )㊁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 c h )㊁单胺类[5-羟色胺(5-H T )㊁多巴胺㊁去甲肾上腺素]㊁神经肽等[10]㊂此外,于小刚等[11]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细胞-1β㊁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与睡眠程度呈正相关,还能恢复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缓解97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3,V o l.31N o.3失眠症状㊂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大多采用西药治疗,以苯二氮类(艾司唑仑㊁阿普唑仑)㊁巴比妥类(戊巴比妥钠)和新的非苯二氮类(丁螺环酮)为主,但患者长期服用有成瘾性㊁失眠反弹㊁认知功能缺损等不良反应[12]㊂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刘昊等[13]发现酸枣仁汤可调节失眠模型大鼠的5-H T㊁G A B A水平,咸志强等[14]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㊂针刺有不良反应少㊁成本低等优点㊂王银平等[15]于百会㊁神门㊁三阴交㊁照海㊁申脉㊁安眠穴等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㊁入睡时间㊁睡眠时间评分均高于口服西药组㊂2病案举隅患者,女,63岁,2021年11月23日因失眠两年余伴头晕㊁心慌胸闷至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㊂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晚上入睡困难,彻夜不眠或常在凌晨2~3时入睡,每日睡眠时间3~4h,日间有疲惫感,感觉无精打采,反应迟缓,且情绪易波动,同时伴有颈部酸痛,曾至当地某三级甲等医院睡眠科就诊,服用右佐匹克隆3个月,失眠未见好转㊂刻下症:患者入睡困难,头晕,心慌胸闷,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脉弦细㊂西医诊断:顽固性失眠㊂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伴肝郁气滞型㊂治法:补益气血,疏肝理气㊂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加减治疗㊂取穴神庭㊁百会㊁前顶㊁后顶㊁大椎㊁印堂㊁本神(双侧),配穴取心俞㊁脾俞㊁肝俞㊁足三里(双侧)㊁太冲(双侧);结合患者颈部疼痛病情,加刺夹脊穴㊁后溪(双侧)㊁列缺(双侧)㊂操作方法:在局部穴位消毒后,取0.25mmˑ40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于百会㊁前顶㊁后顶平刺16~33mm,于神庭㊁本神平刺16~26mm;针刺印堂时提捏局部皮肤,取0.25mmˑ40mm毫针平刺10~16mm;取0.25mmˑ40mm毫针于大椎向上斜刺16~33mm;取0.25mmˑ40mm毫针于心俞㊁脾俞㊁肝俞斜刺16~26mm;取0.25mmˑ75mm 毫针于足三里直刺33~66mm;取0.25mmˑ40mm 毫针于太冲㊁后溪直刺16~33mm;针刺夹脊穴时取0.25mmˑ40mm毫针于相应夹脊穴直刺10~ 33mm;取0.25mmˑ40mm毫针于列缺向上斜刺16~26mm;针刺时采用轻刺㊁浅刺手法,留针30m i n,留针时不施加其他刺激手法㊂出针后于百会行温和灸10m i n,将艾条置于距皮肤3~5c m处,高度以患者能耐受㊁不烫伤皮肤为宜㊂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㊂治疗1个月后,患者入睡时间较前有改善,睡眠时间增加到每日4~5h,心慌胸闷症状好转,饮食正常㊂按语: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研究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5.4%[11],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㊂失眠的病因与生理㊁心理㊁环境㊁精神疾病等因素相关㊂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中 过度觉醒假说 和 3P假说 被大多数研究者接受[16]㊂顽固性失眠属于中医 不寐 范畴,又称 不得眠 不得卧 ,基本病机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为阳,不能潜阴所致㊂张仲景将不寐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认为 虚劳虚烦不得眠 ,并补充了阴虚火旺和虚劳导致的不寐,其创制的酸枣仁汤和黄连阿胶汤沿用至今㊂‘景岳全书㊃不寐“又将不寐病机分为有邪和无邪两种,即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 无邪者皆虚证 ㊂明㊃李中梓结合临床经验将不寐病因概括为气虚㊁阴虚㊁痰滞㊁胃不和㊁水停5类㊂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提出 年高人阳衰不寐 ,认为不寐和机体的阳气虚衰有关㊂综上所述,不寐的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内感和外伤,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㊂通督调神 论刺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创立的以督脉穴为主治疗脑部疾病的针刺大法,张道宗教授根据 病变在脑,首取督脉 的学术思想,将督脉的循行与其他经脉㊁脏腑相联系㊂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入于脑,而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可见督脉可治疗与脑相关的疾病㊂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脑为元神之府㊂ ‘景岳全书“提出: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㊂ ‘灵枢㊃本神“曰: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㊂ 睡眠与阴气相关,神主阴,神不安则会影响阴气,导致失眠,针刺原则也以治神为主㊂此外,督脉为 阳脉之海 ,可通调全身阳气㊂‘灵枢㊃口问“曰: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㊂ 阴气阳气的昼夜调控决定觉醒和睡眠的平衡,督脉可通过调节阳气盛衰,贯通全身的阴阳㊁脏腑气血,使阴阳调和,从而影响人体的睡眠机制,所以 通督调神 针法可通过 疏通督脉 达到 调理神明 的作用,从而调节睡眠㊂选取督脉穴位神庭㊁百会㊁前顶㊁后顶㊁大椎㊁印堂,督脉之穴有通督宁神之用,神庭乃神的聚散之所,有镇宁神智的作0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用;百会是手㊁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的交会之处,‘道藏“言 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 ,说明百脉汇集于此,百会可调理全身阳气,使人体达到 阴平阳秘 的作用;前顶㊁后顶均位于脑部,可循督脉协百会共调机体阳气;大椎乃手㊁足六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位于颈部,背为阳,大椎为阳中之阳㊁调益阳气之总纲,可使阳气上接头部,缓解疲劳;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有安神宁心之效㊂本神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在前额发际,内应于脑,善治神志诸病,‘皇极经世“载: 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栖于目㊂ 本神可司眼睑的开合,治疗失眠,与神庭相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㊂配穴中,心俞㊁脾俞可补益气血;肝俞㊁太冲可疏肝理气,使阴阳交通;足三里为 强健要穴 ,‘灵枢㊃海论“载 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 ,本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补足正气㊂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选取夹脊穴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症状,以活血通络㊂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可疏通督脉气血㊁化瘀止痛,善治头项强痛㊂‘四总穴歌“言 头项寻列缺 ,可见列缺可舒筋活络,治疗头项部病证,缓解病位疼痛㊂研究显示,针刺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递质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17],可增加大鼠脑内睡眠递质5-H T 含量和受体含量[18],且对失眠模型大鼠的内源性睡眠-觉醒调节相关因子如I L -1β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㊁前列腺素D 2㊁褪黑激素和皮质酮有显著改善作用[19]㊂除运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方法治疗失眠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㊂心气郁结易影响肝气的条达,导致气机郁阻在内不能抒发,医师可通过调畅患者的情志,寻找失眠的心理因素并进行疏导,从而起事半功倍的效果[20]㊂综上所述,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该法具有绿色㊁便捷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程红亮,胡培佳,王涛,等.张道宗的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病经验[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4):426-428.[2]梁洁仪,邴守兰,吴焕淦.从 阳不入阴 论不寐及其针灸辨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29-1033.[3]徐福平,杨洋,王凯,等.‘景岳全书“不寐学术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17,30(5):41-43.[4]黄杨,祝琛,黄立芳.从 五神 论治不寐的研究进展[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6):1110-1112.[5]王庆全.心不藏神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20.[6]张晓乐,唐显群.基于 五神脏-肺魄 理论探讨加味沙参麦冬汤论治失眠[J ].西部中医药,2021,34(6):52-54.[7]杨健.‘黄帝内经“肝藏魂理论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8]周美伶,张星平,陈俊逾,等.脾不藏意不寐刍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261-1263.[9]任小娟.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20.[10]裴豫琦,曹国定,崔涛,等.失眠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20,22(11):794-799.[11]于小刚,辛二旦,杨文媛,等.原发性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用药[J /O L ].中华中医药学刊:1-10[2021-12-13].h t t p://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21.1546.R .20211104.1325.038.h t m l .[12]倪春平,杨静,王兴,等.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J ].江苏医药,2020,46(8):829-831.[13]刘昊,韩昌胜,迟显苏,等.酸枣仁汤对氯苯丙氨酸诱导失眠大鼠模型治疗机制的研究[J ].山东科学,2021,34(6):32-40.[14]咸志强,庄坤,温楠楠.甘麦芪仙磁石汤结合常规安眠药物对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21,41(3):123-125.[15]王银平,文新,冯喜莲,等. 引阳入阴针法 治疗顽固性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9,39(11):1155-1159.[16]钱宁婧,王亚萍,潘小宏.失眠与高血压及失眠干预对血压管理的影响[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7):618-621.[17]李雪梅.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163-165.[18]李文康.针刺对P C P A 失眠大鼠海马5-H T 递质㊁5-H T 1AR (5-H T 2A R)/A C 信号通路与二者关联性影响研究[D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19]乔丽娜,高巧玲,谭连红,等.电针单穴与腧穴配伍对失眠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㊁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睡眠-觉醒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8,43(10):651-656.[20]王伟蔚,张庆祥.论心理疏导在失眠诊疗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1,16(14):217-218,223.(收稿日期:2021-12-28)1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
酸枣仁治疗失眠偏方

酸枣仁治疗失眠偏方酸枣仁市场货源走销一般,行情保持平稳,现市场河北98货255-260元,95货245-250元,河南98货250-255元,95货240-245元。
该品市场库存还有量,近期货源需求不旺,预计后市行情平稳。
酸枣仁汤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
酸枣仁汤是东汉张仲景创制的名方,是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金匮要略》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 方由酸枣仁18克、甘草6克、知母12克、茯苓6克、川芎6克组成,具有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临床可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等症。
本方证皆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致,治宜补血调肝、养心安神、清热除烦,使肝血足、心神宁、虚烦除,诸证得解。
中医认为,肝藏魂,内寄相火,肝血虚则魂不安,虚火扰心则神不宁,故出现虚烦不得眠、心悸;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虚热迫津外泄,故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脉细弦或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酸枣仁粥炒酸枣人20克,牡蛎30克,龙骨20克,大米100克。
先煎酸枣仁、牡蛎、龙骨,过滤取汁备用。
大米加水煮粥,待半熟时加入药汁,再煮至粥稠,代晚餐食。
酸枣仁茶每天早晨8点以前,取绿茶15克用开水冲泡两次,饮服,8点以后不再饮茶;同时将酸枣仁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晚临睡前取10克用开水冲服。
连续服用3~5天,即可见效。
茶叶能提神醒脑,其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人精神振作,思想活跃,消除疲劳,所以对失眠者白天精神委靡、昏昏欲睡的状况有调整作用。
酸枣仁有养心安神、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促进失眠者在夜间进入睡眠抑制过程有良好的效应。
一张一弛,一兴一抑,效果显著。
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痤疮、失眠

悦读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85-何丝思(绵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的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药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被称为“大温经汤”。
温经汤的组成为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和麦门冬(去心)9克。
温经汤常被用于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等疾病的治疗。
如今,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等病状严重影响着女性朋友的生活、健康,同时痤疮、失眠也令很多人苦不堪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温经汤及这些病状的特点吧。
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时期,一般从40岁开始,长达10-20年,其重要标志就是绝经。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由性激素含量下降引起的,一般会有以下临床症状:(1)性衰老。
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会出现性激素分泌减少或部分中止,月经紊乱,即月经周期变化不规律,或突然停经,阴道润滑能力减弱,阴道壁弹性消失,性交困难。
同时,乳房出现萎缩、悬垂等现象。
(2)出现心血管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的潮红、潮热、出汗,头疼、甚至会出现心悸、胸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部分患者会有失眠、多虑、抑郁、烦躁等精神神经症状。
(4)出现骨质疏松,腰背疼痛等症状。
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温经汤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主要功效,多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同时也可用来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它可以提升卵巢功能,促进性激素分泌,防止性功能早衰。
患者服用专家开的温经汤一段时间,会发现月经逐渐规律、易激动的情绪渐渐平稳。
温经汤治疗不孕症不孕症分为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其中,原发不孕是指从来没有受孕,继发不孕是指曾经怀孕过、而今又不孕。
女性不孕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异常等。
在中医看来,女性不孕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寒、有的是因为热、有的是因为虚,也有的是因为......,但在临床中,大多女性不孕是因为胞宫寒冷、痰淤阻滞。
中医内科(不寐)

2、痰热扰心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 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本方由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 姜、大枣组成。 若心悸动惊惕不安加琥珀、珍珠母、朱砂;
不寐
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 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 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 寐;重则彻夜不寐。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 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 表现时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辩证论治。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 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 直至东汉时期,张仲景丰富了《黄帝内经》对不 寐的临床症候和治法的论述,补充了阴虚火旺及 虚劳虚热烦躁的不寐证,首创黄连阿胶汤及酸枣 仁汤,一直沿用至今。宋.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 中论述了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宁而 发生不寐的病机,在服药上提出“日午夜卧服”的观 点。延至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 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并归纳总结了 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
1、肝火扰心证 临床表现: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 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 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热,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本方由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 生地黄、栀子、生甘草组成。
若胸闷胁胀,善叹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
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不通者,加 大黄或用礞石滚痰丸。
19596243_刍议从肝论治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

2019年8月第6卷第8期August.2019,Vol.6,No.8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051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EZJJP201601,SEZJJZ2018009)作者简介:张兰坤(1986 02—),男,在职博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从事中医脑病学医教研工作中医睡眠医学TCMSleepMedicine刍议从肝论治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张兰坤1,2 过伟峰2 盛蕾1 凌志香1(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210017;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摘要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与肝密切相关,以肝之功能失调为病机之关键。
笔者临证论治从调理肝脏入手,基于“肝主调畅情志”及“肝主藏血舍魂”理论,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应用解郁安神、清肝安神、调肝安神、养肝安神、化瘀安神等法治疗,并总结常用方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失眠症;不寐;调肝法;辨证论治ThoughtsandMethodsofTreatingInsomniafromLiverTheoryZhangLankun1,2,GuoWeifeng2,ShengLei1,LingZhixiang1(1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17,China;2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 InsomniabelongstoChinesemedicine‘Insomnia’category,istheclinicalcommondisease,Itspathogenesisiscloselyrelatedwithliver,andliver′sdysfunctionisthekeytopathogenesis Theauthorstartswithregulatingtheliver,basedonthetheoryof“Liverregulatesmood”and“Liverstoringblood,Bloodshedsoul”,andtakes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asthecore UsesomemethodsuchasRelievingDepressionandhelpsleep,Clearingliverandhelpsleep,Regulatingliverandhelpsleep,Nourishingtheliverandhelpsleep,Dissipatebloodstasisandhelpsleepetc,andsummarizerelateddrugsforcommonlyused,a chievedgoodeffect.KeyWords Insomnia;Insomnia;Regulatingtheliver;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中图分类号:R256 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1.018 失眠症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不 寐

不寐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健康。
要点一概述不寐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
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
”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
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亦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
”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现代医学的睡眠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不寐的病因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
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不寐病证。
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
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失眠症的中医辩证治疗

失眠症的中医辩证治疗中医将失眠症的病因概括为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治疗原则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交通心肾;疏肝养血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化痰清热,养心安神;和胃化滞。
标签::失眠症中医辩治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
失眠症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现将笔者20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总结如下:一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情志活动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
情志之伤,影响五脏,都有可能使人发生不寐,尤以过喜、过怒、过思、或过悲更为常见。
心藏神,劳心过度,易耗血伤阴,心火独炽,扰动神明;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均易发生不寐。
肝藏血,血舍魂。
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均可是魂不能藏,从而发生不寐。
脾藏意,主思,思伤脾,思虑过多则气结,气机不畅,影响脾的键运功能,以至气血化源不足,不能养血安神,亦致不寐。
(2)心脾两虚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后体衰,或行大手术后,以及老年人气虚血少等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3)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心肾交通,睡眠才能正常。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对此有所论述:“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
由于各种原因(如先天不足,疲劳过度等),而致肾阴亏损,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或心阳衰弱,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均能导致不寐。
秦绍林主任医师引仲景法治疗不寐的经验

(总)广西中医药2019年4月第42卷第2期通信作者:孙继飞;E-mail:825492066@qq.com失眠即不寐,古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少寐”“卧不安”,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轻则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仲景认为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调,阴阳不相顺接。秦师引经据典,以仲景为法,对失眠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辨证论治,临证治疗失眠时善于抓主症,从六经病欲解时出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凌晨1~3点醒者多考虑为厥阴病,善用乌梅丸;少阴病者,常以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阳病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疏散半表半里邪气,效果显著。笔者侍诊秦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失眠的基本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认为不寐的病机有二[1]:一为邪气内扰,卫气不得入于阴,《灵枢·邪客篇》云“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一为营卫衰少,卫气内伐,《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张仲景将其分为内感和外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观点。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类证治裁·不寐》:“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心脾两伤,气血生化乏源,血不能上供于心,神无血养,心神不安。张景岳认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沈氏尊生书·不寐》中指出:“心胆俱怯,处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多眠。”秦师认为不寐的病因繁多,既有邪气侵犯,卫气奋起抗争而不入于阴所致的阳不入阴,也有仲景所论的虚劳虚烦,还包括素体痰热内盛,扰乱心神者;心肝血虚无以养神致失眠者;火热内邪亢盛搅动心神不安而不得眠者;或饮食不节制致胃腑胀满;或因情绪异常,或怒或喜或悲致神不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论治失眠〔上〕
央视国际2004年05月31日09:11
【解说】失眠在现代医学上称为睡眠障碍,这种病也是
临床当中比较常见和难治的一种疾病。
在古代,医家称失眠
为不寐,不眠,不寝等,他们认为这种病往往与人的情志有
着某些联系。
失眠在我们传统中医看,就是它是和我们白天日常的
情志活动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在我们中医的理论里,它主要是和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心的功能主要是主神志,这样的话,当神志受到影响,心神被扰,然后心神上扰清窍的时候,就会出现烦躁失眠等等。
【解说】张仲景在《伤寒论》这部书中对失眠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健康的人体是阴阳两种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平和状态。
如果阴阳失衡,人们就会生病,就会失眠。
由此他把失眠分为阳虚失眠和阴虚失眠两种。
《伤寒论》里讲叫昼日烦躁不得眠,就是说白天的时候表现为烦躁,难以入睡,实际上他强调以烦躁失眠为特性,这是阳虚的失眠,那么除了失眠烦躁以外,他应该还有一派阳虚的表现,你比如说,畏寒怕冷,肢体不温,舌质淡,脉沉细等等一派阳虚的表现,那么这就是仲景说的阳虚失眠。
【解说】张仲景认为,阳虚失眠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所导致的。
所以治疗上就要给病人补充阳气,让病人体内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
在补充人体阳气方面张仲景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方剂,这两个方剂直到今天仍被中医医家们所采用。
一个是附子干姜汤,附子干姜汤用于单纯的阳虚失眠,他的本意是取附子和干姜这两味药大辛大热的特性,那么用这种辛热的药物来驱寒来助阳,阳气得以恢复,那么自然失眠的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还有一个方子它叫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这个方子实际上是阳虚失眠的一个变证。
那么他的特点在烦躁失眠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惊惶,以惊惶为主要表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加桂枝去芍药加泽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来治疗。
张仲景论治失眠〔下〕
央视国际2004年06月07日08:34
【主持人】上一期的仲景医话节目中我们谈到了张仲景对阳虚失眠的论述,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张仲景对阴虚失眠的看法。
【解说】张仲景根据中医的阴阳学说把失眠分成了阳虚失眠和阴虚失眠两大类。
行医中,张仲景发现阴虚失眠患者往往多于阳虚失眠患者,所以他在书中对阴虚失眠进行了专门论述。
在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他有一篇叫血痹虚劳,血痹虚劳病篇,在这里他就讲到虚劳病专门有一个证型就叫做虚劳虚烦不得眠,这个讲的就是阴虚失眠。
【解说】中医医家认为,阴虚病人的失眠是由于肝血不足所导致的。
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烦,盗汗,口干,口渴,心悸等,针对病人的这些症状,张仲景就有一个应用广泛的补阴虚治疗失眠的方剂——“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它主要是酸枣仁和这个茯苓或是茯神,这两味药来养心安神,同时它还有一个活血的药川芎,川芎的药物就是活血来养肝,因为肝藏血,在这个基础上,他用甘草来调和诸药,来扶助中气,这些药味组合在一起就专门用于阴虚的失眠。
【解说】阴虚失眠的病人除肝血不足型的外,还有肾阴虚型的患者,这类病人主要特征是腰膝酸软,爱流眼泪。
在治疗上医家们主要采取交通心肾的方法。
代表方剂就是黄连阿胶汤,他这里面是用黄芩,黄连来清心火,用阿胶,鸡子黄这些补肾滋阴养血的药物来培补肾阴,这样来达到心肾相交的目的。
所以就用于治疗肾阴虚的阴虚失眠症。
【解说】在失眠病人中,除了阴虚证和阳虚证的病人外,还有一种特殊证型的失眠。
那就是由热邪内扰所造成的失眠,这类病人一般临床表现为病人心中懊恼,情绪不宁。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证型类似于抑郁症,焦虑症,或是女性更年期等病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是用“栀子豉汤”来治疗这类失眠的。
栀子主要是清心火,来除烦热,除他的热邪。
豆豉实际上只是一组药物的代表,它在这里就是来平和人体的阴阳,这里还应该有甘草,炙甘草也能够养心益气,调和其他的药物,所以栀子豉汤可以治疗一种心烦懊恼这么一种病症基础上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