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名词的特殊用法及其文化本源_王刚
高二地理学习:方位词的正确使用

高二地理学习:方位词的正确使用小编寄语:方位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高二地理经常涉及各种方位词,需要我们记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方位汇总,希望对大家正确使用方位词有帮助。
高二地理学习要正确使用方位词: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1、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
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
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2、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
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
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
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3、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
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4、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5、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
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6、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
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
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7、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
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8、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
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
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
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
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
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方位语素地理名词造词的内在手段和外在因素

方位语素地理名词造词的内在手段和外在因素地理名词(以下简称地名)是词汇中很大的一个类别,带有方位语素的地理名词(以下简称方语地名)又是其中很有特点的一个小类,如南京、北疆、西川、东沙、左江、粤东、河内、华中、§1次序。
1.1名方位都没有变化。
以不定方位语素命名则不同,立足于江北,江东为江左,江西为江右;立足于江南则江东为江右,江西为江左。
专有地理语素和普通地理语素具有不同的特性,造词的时候,这些特殊的属性会被激活,形成不同的造词特点。
专有地理语素所指确定,具有唯一性,不因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由其构成的词的所指也是固定的,比如满洲是中国东北部的旧名,是一个专称,简称“满”,由其构成的东满、西满、北满、南满的所指是确定的。
普通地理语素造词前所指是不确定的,造词后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明确所指。
可以根据它们是否用做参照分成两种情况。
(1)用作参照的,造词时要经过特称化以明确其所指,比如湖南、湖北的“湖”特称化后特指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特指太行山。
(阴)、岭(南)、陇(西);可以是一条河流,比如河(间)、汉(中)、浦(东)、霸(上)、(内)江、(南)运河;也可以是一条路,比如(南)道、(北)道(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的两条道路)、道(里)、道(外)(哈尔滨市的两个区)、内环路、外环路。
1.2方语地名的语素成分顺序在结构成分确定的情况下,结构顺序就成为地理名词的决定性因素。
顺序不同,结构的意义也就不同,比如山东-东山、湖南-南湖、江左-左江。
方语地名存在两种结构顺序样式:A.方位语素+地理语素B.地理语素+方位语素属于A种结构顺序的词可以根据地理语素的几何属性分成以下三组:a.地理语素表点表面两可的,如北京、南京、东关、西关、西口、北口、上蔡、下蔡、南岳、b.c.法)Bd.这组词的共同意义可以公式化为:x是以z为基准的由y指示的地域。
e.地理语素表示线的,如河北、河东、河内、洛阳、淮南、湘阴、华阴、江北、江西、江左、陇右、陇西、陇上、渭南、浦东、山西、山阴、山阳、岭南。
大学现代汉语语用语法

第二节词类@学习要点1.了解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2.掌握实词十个词类和虚词四个词类的特点 3.能够运用功能分析法来确定每个词的词性。
词类专指词的语法类别,不同的词类在形态、意义和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点。
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现代汉语词的用法和语句的结构规则。
例如:•国家独立/经济发展------- “名词+动词”,可以构成主谓短语。
•独立国家/发展经济•-“独立国家”是偏正短语,“发展经济”是述宾短语-------因为“独立”是不及物动词,跟后面的名词不能构成述宾关系,只能是偏正关系;而“发展”是及物动词,可以后加名词构成述宾短语。
词类的划分标准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标准)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三标准形态标志(构词形态)词的形态形态变化(构形形态)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所具有的概括意义和类别意义说明:(1)形态标准——指体现一个词的语法功能的词法上的形式,它包括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形态标志——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往往可以通过这个词的词头或词尾标示出来。
例—ation —ment —ness —ity (名词词尾)—ful (形容词词尾) —ly (副词词尾)—子(桌子、椅子)—化(丑化、美化)—以(得以、给以、加以)可—(可耻、可笑、可怕)形态变化:不同词类的词在起某种语法作用时都会有不同的成系统的词形变化book ——books watch ——watches Slow ——slower——slowest名(指人)+们——不定量的复数动+着/了/过——时态形容词◆无论形态标志还是形态变化,在汉语中都缺乏普遍性,也没有强制性。
因此在汉语词类的划分中,形态只能作为参考标准。
(2)意义标准意义标准往往比较简易、方便,在词类划分时,意义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标准。
迅即——迅速干脆——索性银——铜、铁、锡⑶词的语法功能标准:是指词的组合能力,即能够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哪些词组合。
方位词讲解

方位词讲解
方位词是用来描述物体或位置的词语,常用的方位词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南、西、北”等。
其中,“上、下、左、右、前、后”是表示方向的方位词,“内、外”是表示位置的方位词,“东、南、西、北”是表示地理位置的方位词。
使用方位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方位词的使用要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如“左右”应该具体指示是左边还是右边。
2. 方位词多用于描述平面方向和空间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位词。
3. 方位词和其他词语的搭配要符合语法规则,如“在左边”、“向前走”等。
4. 在描述方位时,可以结合使用其他词语来进一步描述,如“向东北方向走”。
总之,方位词在描述物体或位置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时需要准确明确,遵循语法规则,才能让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 1 -。
汉语方位词的词性及其理论意义

汉语方位词的词性及其理论意义
说起汉语方位词,内涵可以说是极为丰富、众多的,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被认为是一项语言礼仪。
汉语方位词的词性被归类到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而其涵义涉及到地理位置、关系、时间和空间等多个方面,从而被赋予了蕴藉着丰富的意义。
以汉语方位词“来”“去”为例,“来”主要表达飞来、走来、朝里一设、聚
会等,表明对方以及场合的可行性,暗示有一种让对方接受及被接纳的趋向。
“去”则主要表达离去、逃离、朝外一设、庆功会等,暗示已经形成的事物及趋势。
根据这两个方位词的涵义,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理论意义在于把人们的行为历程中的“朝向”和“趋向”客观化,成为文字性的体现,以传递客观事实。
同样,汉语方位词在大学教育中也能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例如,老师们可以
通过使用恰当的方位词,来引导和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知识的道路;在教室里,用以引导学生正确和准确连接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使他们在口头开口的同时,也能体现出正确的汉语语言习惯。
汉语方位词具有丰富的词性及理论意义,在大学教育中,它不仅可以支撑系统
性地教学,也可以起到更为精准地把控学生学习趋势的作用。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汉语方位词在大学教育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在大学课堂里,老师们有责任把握住这样有效的学习传播手段,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引导。
方位名词的用法探析

2 0 1 6年 第 1 2期
方 位 名词 的用 法 探 析
。 张 丽
( 辽 宁师 范大学 文 学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0 0 )
[ 摘 要] 在现代汉语中, 方位名词属于基本词汇。文章从方位名词的功能及用法予以探析。同时, 在探
究一个字或一类词的时候 , 我们要全方位 、 多 角度 地 去 分 析 , 这 样 才 能更 全 面 , 也 会 更 好 地把 词 语 运 用到 生 活 中去 。
学 、 迎上去 ; 可 以 表示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或 数 量 , 如: 成千上万 、 上 年纪。
1 . 方位名词作定语 , 其 后 的 中心 语 可 以是 名 词 或 名 词 性
短语 。如 :
( 1 ) 外 面 的人 一 齐 涌 了进 来 。 ( 2 ) 跟 前 的 事 情我 还 没 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完 呢 2 . 方位 名词 后 的 中心 语 可 以是 代 词 或 数 量 短 语 。如 : ( 1 ) 从这里看, 外 面的 一 切 都 能 看 清 。 ( 2 ) 南面的第三张画是我最喜欢的。
( 2 ) 一大早起 来, 我就看到 了外面的大雪。
在现代汉语中 , 方 位名词 作状语 一般需 要借 助介 词 , 而
不 能 像 古 代 汉 语 那 样 直 接放 在 动 词前 面 。如 :
( 1 ) 向 西 边 直走 , 就到那家店了。
( 2 ) 从 上 面往 下看 , 会 有 一 种 恐惧 的 感 觉 。
( 五) 方 位 名 词 的使 动 用 法 使动用法 , 也就 是其具 有动词 的性 质 , 可译 为“ 使( +方 位名词) ” 。 这种 用 法 在古 代 汉 语 中较 常 见 。如 :
高考地理中方位词的正确使用

高考地理中方位词的正确使用高考地理中方位词的正确使用高考地理1中方位词的正确使用方位词是日常语言中的常用词,但有些学生经常随意使用,出现错误。
地理学习中方位词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的效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呢?一线教师认为在地理学习中使用方位词有以下原则:表示地理对象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
例如,南部和东部。
中国南部有越南、老挝等邻国。
80度经线东侧为西部第12时区,西侧为东部第12时区。
表示地理交易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
比如北方。
宁原位于浙江省北部。
如果我们用“北”这样的词来代替它,它将把和浙江分开。
再比如陇东、陕北,都是指这个省内不同的地区。
代表地理事物被隔离的不同地理空间。
比如北方和西方。
日本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xx的经济发展有所放缓。
它代表了地理事物在不同方向上的空间范围。
比如内外,南北,南方。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指示确切的地理位置。
比如北端和东端。
西藏和xx新疆分别是中国西南和西北的边境省份;中国X的东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表示地理事物的趋势和变化。
东流、北风、右偏、左偏等。
长江向东流入大海;中国冬天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置力影响,运动方向偏右。
名词前面的处所词指方向,动词指方向。
受地理事物趋势的引导。
比如左岸和右岸。
沿河,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再比如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三维空间的方向表示。
比如中天、天顶、地平线高度。
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天体称为中天,分为上中天和下中天。
由此,我们可以测量恒星日,即一颗恒星两个连续的上或下凌日之间的时间间隔。
当我们立正时,天球面向头部的位置称为天顶。
在35N的中纬度附近,仰望九月的天空,在天顶附近,有七弦琴、天鹰等星座。
结合水平方向、水平高度和短距离,我们可以表达空间中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和位置。
极点的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仰望北极星的地平线高度(40N)约为40。
掌握方位词和介词的用法

掌握方位词和介词的用法方位词和介词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用来指示和描述人或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掌握方位词和介词的用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描述事物的位置、运动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等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方位词和介词的用法。
一、方位词的用法方位词是用来表示人或物所处空间位置关系的词语,它可以在语言中用来描述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
下面以常见的几个方位词为例进行阐述。
1. 上下:上下方位词用于描述物体或人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如:上方、下方、上面、下面等。
2. 前后:前后方位词用于描述物体或人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如:前方、后方、前面、后面等。
3. 左右:左右方位词用于描述物体或人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如:左边、右边、左面、右面等。
4. 内外:内外方位词用于描述物体或人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如:内部、外部、里面、外面等。
二、介词的用法介词是一类虚词,主要用于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成分,起到修饰和限定的作用。
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方式等概念。
下面以常用的几个介词为例进行讲解。
1. 在:表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位置关系。
如:在教室里、在桌子上、在早晨等。
2. 沿着:表示顺着某条线路或路径进行运动。
如:沿着公路走、沿着河岸行进等。
3. 离:表示距离的远近。
如:离学校很近、离我的家很远等。
4. 通过:表示经过某个空间位置或经历某个过程。
如:通过门进入、通过考试等。
三、方位词和介词的综合运用方位词和介词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结合使用,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人或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和运动。
下面以几个例句来说明方位词和介词的综合运用。
1. 我的书包在桌子下面。
在这个句子中,方位词"下面"描述了书包所处的位置关系,介词"在"连接了名词"书包"和方位词"桌子下面"。
2. 她沿着街道走到了学校。
在这个句子中,方位词"沿着"描述了她的行进路径,介词"到"表示到达某个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J.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 NALITIES(Phi losophy a nd Social Science)No.4.2008方位名词的特殊用法及其文化本源王刚(北方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古今汉语方位词没有大的差异,一般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份,往往和其他名词结合,表示时间、方位等。
由于方位词意义的纷繁复杂,有些方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经脱离了定位的原义,含有特定的意义了。
人们对方位的认识,不是单一的表象,是主从统一观,时空统一观、对立统一观的结晶,是在一定的思维文化模式指导下产生的。
[关键词]方位词;特殊用法;文化本源[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40(2008)04-0091-04一方位词是表示方向和事物相对位置的词,它基本上属于名词的范畴。
古今汉语方位词没有大的差异,主要有/东、西、南、北、上、中、下、内、外、前、后、左、右、间、旁0等。
方位词一般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份,往往和其他名词结合,表示时间、方位等。
古今汉语方位词在构成上都有这样一些特征:方位词前都可以加上/之0、/以0构成前加式结构,如/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西、以里、以外0,/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南、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0等。
方位词还可以成对并列联用,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东西、南北、中间0等。
方位词可以直接加在名词前后,如古汉语中/上赏、中赏、下赏、上宾、下人、车左、车右0等,以及现代汉语中/上士、中士、下士、上将、中将、上校、中尉、上级、下级、里屋、外屋、上房0等。
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很早就有了平面方位的概念,继而又获得立体空间的概念,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东、西、南、北、上、中、下等方位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它体现出了古人的方位空间观。
关于/东0,5说文6曰:/东,动也,从木。
官溥说:从日在日木。
0按许慎的说法,/东0是由/日0和/木0组合而成。
/日0升到树木的半中腰,表示东方。
这种说法未免有点意合。
在甲骨文中,/东0像两头扎起来的一个大口袋,它的本义就是代表/东西0(物)。
/东0作/东方0讲,是假借之理。
因为古时候主人之座在东,宾客之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为/东0,如/作东0、/东家0等,/东0就获得了方位的概念。
这种观念的确立和古人崇尚礼仪的思维文化模式是相一致的。
关于/南0,5说文6认为,/草木至南方而有枝任也。
05段注6载,/南,任也,与东、动也一例。
古南、男二字相假借。
05徐笺6记,/古音南任相近,古南夷之乐曰任。
0看来,/南0之为方位词也属于同音假借之理。
关于/西0,5说文6曰:/西,鸟在巢上,象形。
日在西方而鸟栖。
0古文因以为,东西之西,/西0的本义就是/栖0。
上古根本就没有/栖0字,而要表示/栖0的意思时就写/西0。
至于/西0表示方位,也是假借之理,它和鸟栖的时间有关,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观。
关于/北0, 5说文6解释为二人相背,这是它的本义。
至于用/北0表示方位,同样属于假借之理。
北和南是相对立的,古人建屋多南向,则南方为前,北方为后,人们常向南背北,这就产生了北方的概念,这是辨证对立统[收稿日期]2008-05-07[作者简介]王刚(1962))男,北京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
一观的结晶。
/上0和/下0一产生就和方位有关。
/上0在甲骨文中是两条线,下面一条弧线表示地面,上面一条短横表示在地面之上,本义就是上面。
/下0也有两条线表示,上面的一条弧线表示地平面,下面的一条短横是个指事符号,表示在地面之下,本义就是下面。
/上0和/下0方位概念的获得是古人的直观感受。
关于/中0,5说文6曰:/中,和也,从口上下通0,相同义就是/内0和/里0。
关于/左0,5说文6曰:/手相左助也0,本义就是佐助。
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佐0。
关于/右0,5说文6认为,是右助。
从字形上看, /右0从口从又(即手),意即口手共同帮助别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0。
/左0和/右0跟人体结构有关。
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辅;从地理上以西为右,/左0和/右0方位概念的产生,也是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假借而成的。
看来,古人对方位的认识,不是单一的表象,是主从统一观、时空统一观、对立统一观的结晶,是在一定的思维文化模式指导下产生的,因而,方位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
二就语法功能而言,方位词主要用来作主语和宾语,这一点和名词是相近的。
由于方位词意义的纷繁复杂,有些方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经脱离了定位的原义,含有了特定的意义,如:1.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孟子#离娄下)这个/中0并不指定位中的/中间之人0,而是指/中行之人0,即道德品质较好的人。
对这类词要注意辨析,以免误解。
2.若有德之君,内外不废。
(左传#昭公二十年)/内0和/外0,在这里有特指,/内0指宫内,/外0指宫外。
/外0在这里指国事,因在宫外而言,/内0指宫中之事,因在宫内而言。
/内0和/外0含有特定的意义,但总体上和它们所表示的方位有必然的联系。
方位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可以用作状语:1.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谏逐宝书)2.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史记#淮阴侯列传)3.泰山之阴,汶水西流,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方位词作状语现象在古汉语中较多,或表示行为的处所,或表示行为的方向,要注意方位词作状语和方位词作主语的区别。
方位词作状语时,这个方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或处所主要起修饰作用;方位词作主语时,这个方位词是被陈述、说明或判断的对象,是句的主干。
方位词还有一些兼类现象,即通常用作名词类的方位词,又被往往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趋向补语/颁下0、/走上0之类结构一般不常用/颁下命令0而直说/下令0,/走上车0直说/上车0,在这种情况下方位词便用作动词了。
如:1.孔子下,欲与之言。
(论语#薇子)2.子路从而后。
(论语#薇子)3.臣乃敢止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古汉语中方位词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用法。
古汉语中的/中0用于表示在某地的中间,常放在该名词之前,如:1.孔子哭子路于中庭。
(礼记#檀弓)2.中江举帆。
(赤壁之战)/中庭0、/中江0实际上就是/庭中0、/江中0的意思。
三上面分析了古汉语中方位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即特殊语法功能。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方位词,如把山之北、水之南称为/阴0,把水之北、山之南称为/阳0:1.自此,冀之南,汝之阴,无垄断焉。
(列子)2.甲午,乃即位子汜水之阳。
(史记#高祖本纪)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地名中也有所表现,如/华阳0就在华山的北面,/江阴0就在长江的南岸,/衡阳0就在衡山的南边。
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的用法跟古汉语中的用法没有大的差异,只是现代汉语方位词比古汉语要复杂得多。
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还有一些特殊用法。
这里只看看/上下0、/左右0、/前后0的灵活用法。
表示空间,/上下0指事物的上部和下部,以上和以下、从上到下;/左右0指事物的左边和右边;/前后0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如:1.这些木料上下一般粗。
(上部和下部)2.试卷上下要各空五厘米。
(以上和以下)3.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从上到下)4.向左右看去,到处都是山沟。
(左边和右边)5.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山头上都种上了树。
(左边右边和前边后边)表示时间、距离、年龄的范围。
/上下0多用于年龄、距离;/前后0多用于时间,不用于年龄;/左右0用途较广,可以用于时间、年龄、距离等方面;/前后0前边可以不带数量词,/左右0的前边只能是数量词,如:1.是四十左右商人模样的人。
2.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
3.这是大家渡江前后一个真实的故事。
4.今年一月三十日前后放寒假。
例1/左右0可以替用/上下0,不能替用/前后0。
例2表示相距,/前后0或/左右0不能换用/上下0。
例3前后则不能换用/上下0或/左右0。
例4/前后0可以换用/左右0,却不可以换用/上下0。
表示约数。
/上下0、/左右0都可以放在一般数量词语之后,表示约数。
/左右0还可以表示时间范围的约数。
/前后0可以用在表示时间范围的数量词语之前,也可以用在之后,如:1.谷了长得好,大多是齐腰那样高,穗头大的可一尺六寸,普遍一尺左右。
2.全文才两千字上下,引文不确处有十一处之多。
3.这学期授课大约四个半月左右。
4.前前后后一个半月左右。
5.这是1940年前后发生在天津闹市一个真实的故事。
例1的/左右0和例2的/上下0用在一般数量词之后,表示约数。
/左右0、/上下0可以互换,即不能换用/前后0。
例3、例4中/左右0表示时间范围的约数,不能换用/上下0。
/前后0重叠用在了时间范围的数词之前。
例5/前后0用在表示时间和数词之后,不能换用/上下0,换用/左右0也欠妥。
/上下0用于人际关系,指上下级、长辈和晚辈,如:1.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全家上上下下和睦相处。
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也较普遍,如/上下和睦。
0/左0和/右0分开来用,指动作多次重复,如:1.左说右说,就是不听。
2.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
3.左一趟右一趟派人去请。
/前后0还可跟数量名词短语连用,指一段时间内有几个同类的事物,如:前后三封信都已收到。
四综上所述,本来表示定位的方位词,却用来表示其他内容,体现出了现代汉语中方位词的独特功能。
方位词无论对于古人来言,还是对于现代人来说,都不仅仅是指示空间位置,它们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含义,并与人们的社会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的。
汉语中的四方是根据太阳来确定方位的。
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方,太阳落下的地方为西方,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是南方,背阳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人类最直观而稳固的参照物,日出日落就成了绝大多数原始民族用来确定东西两向的标准。
因此,也可以推测,四方中最先产生的方位词当为东和西。
根据太阳来确定四方位置,就使得汉民族传统的观念中认为,东方、南方为尊,西方、北方为卑。
因为东和南都有新生、光明温暖的特点,西和北则恰恰相反,都有死亡、阴暗、寒冷的特点。
红日东升,朝霞满天代表了生机,代表了希望。
而傍晚将至,日薄西山,人们顿有穷途末路之感。
而南北若以山作为分界线的话,则山的南面是阳光灿烂,雨露充足,故南属阳。
山的北面则因阴风萧杀,寒冷阴凉,故北属阴。
东方是太阳的诞生地,可以给大地带来温暖与生机。
东风吹来,和煦暖人,万物也发芽生长,故古人把司春之神称为/东后0、东君0、/东皇0等,就是因为春从东来,春由东生。
5广韵6曰:/东,春之方也。
0就说的了这个意思。
在我国上古时代,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都要在东部举行隆重的仪式,5吕氏春秋#孟春纪6:/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于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