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两虚夹瘀夹痰理论与衰老机理探讨

合集下载

基于五脏虚衰与痰、瘀相关性探讨老年性痴呆病先兆证

基于五脏虚衰与痰、瘀相关性探讨老年性痴呆病先兆证

基于五脏虚衰与痰、瘀相关性探讨老年性痴呆病先兆证
赖明生;刘涛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4
【摘要】老年性痴呆病先兆证的研究对于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老年性痴呆病先兆证的病机关键环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探讨了五脏虚衰与痰浊、瘀血的关系,从痰瘀互结研究老年性痴呆先兆证的病理基础及主要病机。

【总页数】3页(P112-114)
【关键词】虚证;痰瘀互结;老年性痴呆病
【作者】赖明生;刘涛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11;R749.1
【相关文献】
1.血浆ET-1、NO值与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的相关性研究--附80例临床资料[J], 张钟爱;奚智蕾
2.二黄参苓合剂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痰瘀证的疗效与机制探讨 [J], 张媛媛;张进军;刘怀珍;李居一;陈晓雯;
3.二黄参苓合剂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痰瘀证的疗效与机制探讨 [J], 张媛媛;张进军;刘怀珍;李居一;陈晓雯
4.舒心通胶囊对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探讨 [J], 刘庆国;张桂

5.基于"虚-瘀-毒"辨证思维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证30例 [J], 王丁超;张艳阁;徐玮玮;谢爱香;许石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肾探索生命之“门”揭开衰老之谜

补肾探索生命之“门”揭开衰老之谜

补肾探索生命之“门”揭开衰老之谜——访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家沈自尹院士萌生采访沈自尹教授的念头,是读了他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所写的文章《道路漫长矢志不移》之后产生的。

文章开宗明义地说:“中西医结合是世界医学各个门类中难度较高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区,因为要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医学体系结合起来,找出结合点,是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据了解,我国有不少学者不畏艰难甘心献身于这一事业,沈自尹教授是其中杰出的并卓有成就的一位。

他以“肾”这个概念为结合点,运用西方科学论证探索中医…“肾”本质达40年之久,著有多部学术专著,其中《肾的本质》一书,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中医“肾”的学说,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注意。

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使他获得多项医学科技成果奖。

1997年10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两年他进而对中医“肾”本质和人体衰老之间的联系作了大量对比研究,以系统而循序深入的科学论证,阐明肾虚是人类老化的根本,补肾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延缓衰老。

并以实验证明补肾方药能调节具有“死亡杀手”之称的Fasl基因表达,从而使衰老时加速的细胞凋亡得以明显延缓。

此项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沈自尹教授是怎么踏上这一艰难的研究领域的呢?就在他以这项研究成果为题向医药界作学术报告的前夕,记者去他的办公地点——上海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作了一次访谈。

青年拜师学中医形神兼顾重构思沈自尹教授,气质儒雅,谈吐谦和。

回忆这段经历,他的语气极为平和。

1952年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华山医院工作。

当年,为维护和发扬中医的精华,中央制定新的中医政策,鼓励西医学习中医。

青年沈自尹于1955年师从著名中医姜春华先生研习中医。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中西医结合事业。

在医学院求学时代,沈自尹接受的是系统而严格的英美式正规医学教育,满脑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菌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等,无一不存在客观依据;而中医诊病只凭“望、闻、问、切”,无需任何体检或实验客观存在依据就可开处方,似乎有点“玄”。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病浅探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病浅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2 . 0 0 7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1 2 — 2 4 6 8 - 0 2
常见 的老年病 有 冠 心病 、 高血 压 、 脑血管病、 糖 尿
管, 血管无气 , 必 停 留而 瘀 。 ” 另有郁怒愤 懑 , 气 机 不
气实 , 发 长齿 更 。二 八 , 肾气盛, 天癸至 , 精气 溢 泻 , 阴
阳和 , 故 能有子 。 ……五 八 , 肾气 衰 , 发 堕齿 槁 。六 八 , 阳气 衰 竭 于上 , 面焦 , 发鬓 颁 白。 …… 肾脏衰 , 形 体 皆

2 4 6 8・
光明中医 2 0 1 3年 1 2月 第 2 8卷 第 1 2期
C J G MC M D e c e m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1 2
致密; 江南 多 湿 热 , 人体腠理多疏松 , 脉应之 “ 北 方 之
人 而异 , 在辨别 时要 知常 达变 。
引起 。中医认 为 肾中之 阳有温煦 脏腑 的功 能 。。 肾阳不 足, 可生寒 凝血 而致 血 瘀 。 阴 阳失 调 , 经气 失 度 , 气 血
必虚 ” 。老 年 人 五 脏 俱 虚 , 但 以 肾 虚 为 主。 中 医认 为
肾为先 天之 本 , 肾元 的 充 盛有 赖 于 先 天 的禀 赋 。老 年
2 O_ 2 1 .
人, 每见 强实 ; 南 方之 人 , 恒 多软 弱 ( 《 四诊抉 微》 ) ” 。

般 来说 , 阴 阳和平 之人 , 能够较 好 的适应 外部环

肾虚痰瘀与衰老的关系初探

肾虚痰瘀与衰老的关系初探

肾虚痰瘀与衰老的关系初探
姜惟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4(21)3
【摘要】本文认为肾虚系致衰的根本原因,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
其生理状态的不同,取决于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

肾中精气阴阳充足,五脏六腑得其所养,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则衰老可望能延迟,寿命可望能延长。

肾中精气一旦衰减,则衰老随之而来。

痰瘀是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亦是致衰的重要因素。

其形成后,不仅影响脏腑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而且会导致机体发生新的病理变化,从而加速机体的老化。

实际上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

【总页数】3页(P106-108)
【关键词】肾虚;痰瘀;衰老
【作者】姜惟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8
【相关文献】
1.浅谈肾虚和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J], 杨莹
2.论肾虚痰瘀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J], 沈欣;罗斌
3.异常黑胆质与肾虚痰瘀的关系研究 [J], 徐卫方;哈木拉提·吾甫尔;阿不都热依木·玉素甫
4.试用自然衰老大鼠建立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 [J], 何华;王桂香;冯勋刚;杨燕;孔令胜;张爱梅;陈述花;李钰铭
5.肾虚痰瘀与衰老的相关性概述 [J], 朱丽科;韩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脾肾亏虚痰浊瘀血论治老年痴呆

从脾肾亏虚痰浊瘀血论治老年痴呆

扩大、 神 经元 大量 减少 , AJ 3 沉积 、 神 经原纤 维 缠结 为其 病理 产 物 , 神 经组 织 c h AT及 Ac h含量 显 著减 少 。该 病易 导致 患者 失 去生 活 自理能 力 ,既影 响 患者 的生活 质量 , 又 给家庭 和社会 带来 沉重 负担 , 部 分病 人病 情严
属 本虚 标 实之症 , 脾 肾亏 虚 、 痰 浊瘀 血 为其基 本病 机 。 肾虚 则精 髓 不足 、 脾 虚 则脑髓 失养 , 加 之 痰 浊瘀 血 阻滞经 络 , 脑 络 不通 , 以致 清 窍失灵 。故 此治 宜益 气健 脾 , 补 肾填髓 ,化痰 活血 , 醒神 开窍 。益 气健脾 可 生养 气血 , 化痰 去 湿 , 补 肾填髓 则髓 海充足 , 化 痰则 窍 开而神 明 , 活血 则 脑络通 畅 。本 文从 中医角度探 讨 了该 症 的病 因病 机及 治疗 原 则 , 为其 治疗及 预 防提供 了
清任 : “ 年高无 记性 , 脑髓 渐 空 。 ” 说 明年 高体 弱 、 机 能减
退、 肾脏 亏 损 是 呆 病 的 主 失养 为其 基本 病机 。脏 腑功 能衰 退 , 痰瘀 之 邪 阻滞 脑窍 , 以致认 知功 能发 生障 碍 , 病 位 在脑 。历代
龄化 社会 , 痴呆 的发病 率 逐 渐 上 升 , 已成 为 继 心 脏 病 、 肿 瘤 和脑卒 中之后 的第 四死 因 。因此 对该 病病 因病 机 的认识 及 治疗 方法 的研 究 已成为 全世 界 医学领 域 的重 要 课 题 。 目前 西 医临 床 多 采 用胆 碱 酯 酶 抑 制 剂 、 抗 氧 化剂 、 神经 营养 因子 等进 行 治 疗 , 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而 不 良反 应 较 多 。该 病 属 中医 “ 癫疾” 、 “ 错语” 、“ 呆

从中西医两方面谈衰老

从中西医两方面谈衰老

从中西医两方面谈衰老21世纪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更好的延缓衰老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面的了解相关衰老的知识进一步抗衰防老,不仅是每一个医疗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衰老、指导普通人群防病延寿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希望健康长寿者自我保健所必需。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当人类生长发育到成熟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必然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衰老”。

它的表现主要是细胞、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如细胞数量的减少、组织弹性降低,脏器萎缩、变性等,从而导致机体多种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但由于各种脏器自身特异性不同,因而功能减退的程度不一致,又因个体具有不同的差异,所以衰老常以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

1. 【衰老的分类】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即人在体质方面的变化,也称正常衰老。

病理性衰老是指在生理性衰老基础上,由于患某种疾病或由某种外来因素,所导致的衰老的加速过程,也称异常衰老。

人体衰老是各系统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总和表现,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加速了衰老的进程。

2. 【衰老的机理】2.1 西医衰老机理生命过程中的衰老现象,一向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科学家对衰老现象深入研究,对衰老的机理不断有所发现,主要观点如下。

2.1.1 遗传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生物的衰老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大量事实证明,人类及动物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

即使同是人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样。

2.1.2 差误学说差误学说是从遗传学角度并从分子水平说明衰老原因的一种新学说。

是指机体衰老时,对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合成蛋白质的酶也发生误差,从而导致DNA传达与复制的能力下降或发生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引起了衰老。

DNA、R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差错,从而积累起错误的遗传信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的损害。

论肾虚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机理(一)

论肾虚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机理(一)

论肾虚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机理(一)摘要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记忆力丧失、智力减退和行为人格退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属中医“呆证”、“文痴”、“郁证”、“癫证”等范畴。

随着世界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AD已成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国内外专家虽然在AD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治疗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学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独到认识,临床治疗也取得了相当疗效。

现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作一探讨。

1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肾虚是衰老的基础,是许多老年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肾虚无以生髓充脑则神失所养,肾虚不能蒸化水湿、温熙推动气血运行则为痰为瘀痹阻清窍。

肾虚痰瘀相互影响,促进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1.1肾虚是衰老的病理基础,是许多老年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关于肾虚与衰老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已有精辟论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明确指出了人在衰老过程中的生命力、生殖力、体力和智力的逐渐低下,均与肾气亏虚直接相关。

关于肾虚衰老的研究表明,中医学的肾虚衰老学说关系着衰老理论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说和自由基致衰老学说等。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虚则五脏六腑皆虚,从而脏腑功能低下,代谢紊乱,致痰致瘀,变生诸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肿瘤、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痴呆、抑郁症等老年性疾病都与肾虚有关。

现代研究也表明,以神经内分泌紊乱为主的机体内环境综合调控机能的障碍、免疫低下、自由基代谢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失调等是肾虚衰老的内在机制〔1〕。

因此,肾虚是衰老最为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也是许多老年疾病的发病基础。

1.2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老年性痴呆与五脏虚衰均有关系,但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陈刚;郭茂川;张六通;邱幸凡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07)007
【摘要】衰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

虚乃脏腑虚损,尤其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

我们认为,络中血行瘀滞和痰浊凝结较经脉更为常见,所以提出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陈刚;郭茂川;张六通;邱幸凡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8
【相关文献】
1.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临床观察[J], 刘淑荣;孙颖;翟颖
2.孙自学以肾虚络阻为基本病机治疗弱精子症经验 [J], 张一征;孙自学
3.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J], 袁德培;邱幸凡;王平;周安方
4.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J], 邱幸凡;袁德培;王平;张六通;胡永年
5.缺血性中风阴虚血瘀证和痰浊阻络证的血脂水平分析 [J], 古联;谢娟娟;吴鹏;王晋平;陈清;刘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