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正始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 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 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 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 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 歌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诗歌 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的厚重了。 •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 诗的体例。
阮籍诗歌内容与风格
笔记
内容:意旨遥深——忧思、苦闷(无 常、虚伪、理想) 风格:隐约曲折——借用比兴、象征、 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咏怀诗》的艺术特征
笔记
• 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 • 阮籍咏怀诗风格:隐晦曲折 • 钟嵘《诗品》:“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 之表”,“厥旨(主题。厥,代词:其、它的 旨,主旨)渊放, 归趣难求” • 2、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风骨 仍是一脉相承的。 • 3、阮籍《咏怀诗》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 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陶潜的《饮酒》、 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等受其影响。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山涛、 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 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 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文学成就上, 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 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 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 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 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正始诗歌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 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正始时期,魏国 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司马氏擅权,大 肆屠杀异己。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文人少有全 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晋 书·阮籍传》)。活着的人,或放浪形骸,或寄情 山水,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 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 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3正始文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姓名:李培志授课时间: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授课专业和班级授课内容正始诗歌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掌握正始文学的时代特征教学重点了解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教学难点掌握正始文学的时代特征教具和媒体使用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时间分配(100分钟)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复习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时代背景二、阮籍三、嵇康小结思考题参考书目归纳总结及思考题及参考书目5520302055板书设计正始诗歌一、时代背景二、阮籍三、嵇康讲授新拓展内容课后总结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讲稿讲授内容备注正始诗歌一、时代背景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
拥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杀。
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
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
山涛本来与阮籍、嵇康等人为友。
同在“竹林七贤”之列,后来投靠司马氏。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
”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二、阮籍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天问》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4.5——阮籍与正始诗风

阮籍与正始诗风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年)。
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是指从魏明帝曹叡青龙元年(233年)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即从曹植去世之后到司马炎代魏称帝(265年)之前的文学。
这段时期,正是魏、晋易代之际,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昏庸无能又荒淫无度,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之后,废了曹芳,杀了曹髦,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了恐怖的政治局面。
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很多文人往往被动卷入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的政治斗争的漩涡,招来横祸。
拥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司马氏杀害。
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
因此正始诗人的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期的士人群体,主要有“正始名士”与“竹林七贤”。
“正始名士”包括何晏、王弼、锺会、夏侯玄等人,文学创作成就不高。
“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向秀、刘伶、王戎、山涛、阮咸等人。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起初是因为相同的志趣而聚集在一起。
但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
从文学成就来看,“竹林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是阮籍和嵇康。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
同时由于受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悲凉慷慨变为词旨隐晦、寄托遥深。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司马氏集团在与曹魏争夺政权的过程中,打着名教的旗号,而阮籍、嵇康以任自然来与司马氏的名教礼法相对抗。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 如,陶潜的《饮酒》、陈子昂的《感遇》、 李白的《古风》。
• 二、嵇康 • 1、生平(224—263) • 字叔夜。曹魏时曾任中散 • 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 • 老庄,性格高傲刚直,不 • 拘礼法,喜谈服食养生之 • 事。通音乐,善奏琴。因 • 与司马氏不合做,被诬下
《黎阳作诗》
⑶、征人思妇离别相思 诗:《燕歌行》(选6)
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文学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 言诗。
第二节 曹植
一、生平简介(220年) 前期:“生乎乱,
长乎军”(《陈审举 表》) /“戮力上国, 流惠下民”(《与杨德 祖书》) /天资聪颖, 才思敏捷 /恃才傲物,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 。
• 从《咏怀诗》中,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完美的 期望和执着的爱恋。它对生命的哀叹,也是对生 命的歌颂。
• 3、《咏怀诗》的新变:
• ⑴、把深刻的哲理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 诗歌视野广阔,内涵深沉。(如,生命从根本上 无法获得自由的哲学问题。)
• ⑵、多用象征寓意,形成隐幽、深邃的特点, 使中国古代抒情诗变得厚重了。
后期:位为藩侯, 实同囚徒/汲汲无欢, 忧愤而死。
•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
• 1、前期诗歌:
• 主要是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 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选7)
• 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诗人自我形 象的写照/对理想的憧憬。
• 2、后期诗歌:
• 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 ⑴、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
•
《野田黄雀行》(史33)
•
《赠白马王彪》(选8)
• ⑵、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 《浮萍篇》、《美女篇》、《种葛篇》、《杂诗》 (“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
新联08级古代文学 (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二)名词解释(新联08级)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指汉末建安时期到魏前期的诗歌。
建安诗歌直接继承了汉代乐府诗的写实精神,在内容上,一方面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感叹。
风格慷慨悲凉、刚健清新。
建安诗歌的这种特点,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
2、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建安文人。
七子中,除孔融以外,其他六人都是曹氏父子的幕僚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
他们和曹氏父子一起,共同创造了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建安风骨。
3、正始之音:正始诗歌指魏后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内容上多抒发对黑暗政治的愤懑、对人生祸福的忧惧、以及托好老庄、韬晦遗世的志趣情操。
受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开始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凉而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正始诗歌的这种特点,被后人称之为“正始之音”。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4、竹林七贤:指魏正始时期的七位文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他们不拘礼法,风流旷达,常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其中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
5、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太康时期,文坛上又一次呈现出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诗人群体。
此时的诗歌,内容比较贫弱,诗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拟古和追求诗歌的形式技巧,并表现出繁缛的风格,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太康诗风”。
6、左思风力: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一位才高位卑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文典以怨,得讽谕之致,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格理想和对现实的愤懑。
其诗感情充沛、情调高昂、笔力矫健。
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和“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7、玄言诗:玄言诗是西晋末到整个东晋时期盛行的一种诗歌。
玄言诗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玄学哲理,其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缺乏艺术形象性。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
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
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
正高级教师推荐--正始之音——嵇康和阮籍(上)

曹氏司马氏曹园亠曹叡曹芳曹髦曹兔柯乌錨柯乌色旬乌£3 C*49>Q 畠 會鼠 匍乌昭甸乌段 匍乌規甸為匍匍乌囲 e*4fV rm 司马氏 233 ZP Ji 人所柚也B> ∕Λ?' *OV.j IrrL IlS*竹林七贤 刘伶•伯伦 阮咸•仲容 嵇康•叔夜 向秀•子期 王戎•浚冲 山涛•巨源 =Tr〃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西)人。
曾官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
三国魏末文学思想家、音乐家。
家1)一代美男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嵇康之子)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性情狂放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便回怠走绝交山涛说在羞辱山涛1800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
∕/卧喜瞼鹿,薦置,=不⅛t血。
r龜蓼⅛⅜, -^w⅝ ,≡<w⅜之不不」⅜⅛, 3W⅛o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匕■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 , 五不堪也。
/ 亠I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 “ 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 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
彳可寿二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