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型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一)

合集下载

三种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1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三种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1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三种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1例疗效观察及护理周正颜;李海强;韦刚;张冬琼【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1(017)022【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VG)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6例、B组27例、C组28例.A组予以常规抑酸治疗,B 组予以常规抑酸+高频电凝术治疗,C组予以常规抑酸+高频电凝术+中药乌梅汤加减治疗.对三组中合并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均加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对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的疗效、治疗后症状(腹痛、腹胀、反酸)缓解情况、胃镜征象(充血、糜烂、疣状隆起).结果:C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1)和B组(P<0.05).结论:常规抑酸+高频电凝术+中药乌梅汤加减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并发症、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15-16)【作者】周正颜;李海强;韦刚;张冬琼【作者单位】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贺州,542800;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贺州,542800;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贺州,542800;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贺州,54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三种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1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J], 周正颜;李海强;韦刚;张冬琼2.胃镜下电凝术联合扶正祛邪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观察[J], 李应杰3.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药物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J], 段春莲4.消疣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周明霞;徐惠明;陈小芳5.氩离子高频电凝术联合药物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50例疗效观察 [J], 马志胜;杨小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胸 腺瘤 是 较常 见 的一 种纵 隔肿 瘤 ,目前治 疗措 施 仍 以手 术 为主 , 并术 后放 化疗 等综 合 治疗 , 合 以提 高 治疗 效
果。 回顾 2 0 年 1 一 0 9 6 03 月 2 0 年 月本院 共收 治胸 腺 瘤 外科 治 疗患 者 3 例 , 报告 如下 。 2 现
用 消化 病 学》诊断 标准 l 。 2 J
2 讨 论
V 是 一种 特殊类型 的 胃炎 , G 临床 缺乏特异性 , 以上腹
部疼痛 最常见 , 次可有腹胀 、 气 、 其 嗳 反酸 、 食欲 减退 、 上
消化道 出血等表现 。 特征 为内镜下 胃体 和 ( ) 或 胃寞 有 多发 性的小隆 起 ,中央脐 样凹陷 ,伴或 不伴有糜烂 。 G与 H V P
除 4 , 纯活 检 2 。 中扩 大性联 合 切除 1 例 , 膜 例 单 例 其 1 胸 部 分切 除 5例 ,心包 部 分切 除 3 ,肺部 分切 除 2 ,上 例 例 腔 静 脉成 形 1 。 中 行 冰冻 切 片检 查 以协助 诊 断 , 例 术 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 般 资料 . 本组 3 例 中男 1 例 ,女 1 例 ,男 女之 2 9 3 比 为 1 4 : ; 龄 1 - 7 ,中位 年龄 为 4 5岁 。 .6 1 年 6 ̄6 岁 2. 合并
随 着 胃镜 的普 及 , 状 胃 炎( e r c s g s r t S 疣 vr u o a a t i i ,
1 . H 检 测 :1 0 V 全 部在 胃镜 下取 黏膜 组织 作 .2 2 P O例 G 快 速尿 素酶 试验 及 C 4 1 呼气试 验 , 两者 均 为阴性 , 1 且 个 月 内均 未服 抗 H P药物 ,可确诊 为 H P阴性 。 1 .2. 治疗 方法 : A 患者 先行 高 频 电凝 治 疗疣 状 3 对 组 隆起, 用热 活检 钳抓 住 隆起 病灶 , 选择 输 出功 率 2 每 5 W, 次通 电1 , ~2 S 待隆 起病 灶 变成 白色 组织 后停 止通 电 , 然 后 采用 兰索 拉唑 3 g 每 日两 次 +膜 固斯达 0 1 0m . g每 目 三 次进行 治 疗 。 组 只采 用兰索 拉 唑 3 g 日两 次 + B 0m 每 膜 固斯 达 0. 每 日三 次治 疗 , 程 各 1 月 。 1g 疗 个 疗程 结柬 后

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60例疣状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其中观察组的痊愈率为83.4%,而对照组为3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治疗疣状胃炎时,使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具有显著疗效,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疣状胃炎;胃镜;氩离子凝固术;临床疗效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也称为痘疹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等。

由于它具有癌变倾向,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激光或微波等镜下治疗[1],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是很明显。

氩离子凝固术是新型的内镜下、非接触的电凝技术,使用电离氩气形成氩离子,向靶组织传导高频电流。

本次研究使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进行治疗,获得显著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嗳气、胃部闷胀、上腹疼痛等,病程在半个月至2年,病灶数在2至7个不等。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是33至74岁,平均50.3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是35至73岁,平均51.4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都需要服用常规的药物,每天口服两次奥美拉唑(20毫克)、三次瑞巴派特(100毫克),以保护胃粘膜[2],治疗时间均为四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氩离子凝固术,做好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将胃镜插入患者的胃窦部内,直接观察其病灶情况。

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效果分析

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效果分析

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效果分析作者:张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疣状胃炎病人采取镜下微波治疗作为病例组,60例采取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51.7%。

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疣状胃炎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疣状胃炎;微波治疗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胃镜下诊断疣状胃炎病人不断增多。

疣状胃炎又称痘疱状胃炎或慢性糜烂型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但目前病因及发病机理还未明确阐明,治疗还不统一。

自从我院实行胃镜检查后,开始开展胃镜下微波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2年间用微波结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60例,疗效满意,具体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疣状胃炎患者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疼痛为阵发性绞痛,空腹痛最多,质与消化性溃疡相似,但症状相比溃疡痛轻,剧烈的痉挛性疼痛罕见。

多伴有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烧心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腹胀等。

通过奥林巴斯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消化内镜下疣状胃炎诊断标准,病例组共60人,包括38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为20至68岁之间,平均为48岁。

对照组共60位,男性35位,女性25位,年龄为21至70岁之间,平均为47岁。

疣状隆起大多位于胃窦部,共98人(病例组50人,对照组48人),波及胃体者22例(病例组10人,对照组12人)。

其中包括未成熟型38人次,成熟型82人次。

1.2 治疗方法术前流质饮食一天,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5毫克,鲁米那50毫克,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及镇静减轻患者反应。

常规胃镜至胃内疣状结节病灶处,从胃镜活检孔道插入微波导线,导线前段金属端接触隆起结节后,以55瓦微波功率,时间小于6秒,分别多次多角度对隆起病灶凝固烧灼,使病灶顶部及周边变白、萎缩、变平坦后操作完成。

内镜下热极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热极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的护理体会

热极治疗
护理
血 塞通 注 射 液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三 七 总皂 苷 ,主要 作 用 为 活 血 祛 瘀 、通 脉 活 络 ,临 床 上 常 用 于 中 风偏 瘫 、瘀 血 阻 络 证 。 我 院
20 0 7年 1月 1日收治 一 脑 梗 死 患 者 , 脉滴 注 血 塞 通 后 出现 过 静
患某 , 女性 ,5岁 , 4 工人 。因头痛 、 头晕 5 , d 经磁共振诊断为
脑梗 死 , 医 嘱静 滴 5 葡 萄 糖 注射 液 2 0 L  ̄ 入 血 塞 通 注 射 遵 % 5 m (I
液 20 g , 5 i 后 患 者 自觉 胸 闷 , 色苍 白 , 5 m ) 1m n 面 四肢 湿 冷 , 压 血
1 1 临床 资料 .
选 择 我 院 门诊 和住 院患 者 共 6 0例 , 符 合 以 均
下 入选 标 准 :1所 有 病 例 均 有 上 腹 部疼 痛 、 满 、 () 胀 嘈杂 、 食 、 厌 嗳
气 等 症 状 ;(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胃镜 检 查 确诊 为疣 状 胃炎 ( 全 2 完
由 于组 织 血 流 灌 注 不 足 , 氧 较 轻 , 经 细 胞 呈 9 . % 。所 有 病 例 中 没有 出现 因 不 能 配合 而导 致 治 0O 疗 失 败 者 , 有 病 例 治 疗 后 均 无便 血 、 所 穿孔 等 情 况 发 生 。
素、 链霉素 、 破伤风抗毒 素等 ) 对某 些不易引起过 敏反 应的药 ,
物 , 别 是 一 些 中 药 注 射 液 也 应 给 予 足 够 重 视 。用 药 前 应 询 问 特 有 无 药 物 的 过 敏 史 、 否 为 过 敏 性 体 质 , 药 后 应 勤 于 观 察 是 是 用 否 发 生 不 良反 应 。应 注 意 以下 几 点 。 ( ) 察 神 志 : 克 早 期 , 1观 休

经内镜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118例临床观察

经内镜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118例临床观察

经内镜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118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10-15T16:24:27.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殷春丽吕宜光[导读] 观察内镜下射频术(RF)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殷春丽吕宜光(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 116031)【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术(RF)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疣状胃炎209例,全部病例先用药物治疗4周,治疗后仍有疣状隆起的118例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与术后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分别于1、6、12月进行随诊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后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105例一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3例2次治疗完全清除,12月复查无1例复发。

结论应用内镜下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易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

【关键词】疣状胃炎胃镜检查 PPI 射频治疗前言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 VG)又称慢性胃炎并疣状糜烂或隆起糜烂、豆疹状胃炎,是胃炎的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

疣状胃炎属胃癌前期疾病之一,癌变率3.2%-5.48%。

内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窦,根据VG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1]。

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该病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病程迁延不愈,中医属疑难杂症。

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行胃镜及病理检查中检出疣状胃炎209例。

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和药物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内镜诊断患者209例均行病理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胃镜检查见胃粘膜疣状隆起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中央脐样凹陷糜烂多数散在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及胃底,诊断标准参加1990年悉尼消化会议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2].这20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根据胃镜检查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其中成熟型80例,未成熟型121例,应用泮托拉唑40mg 日2次治疗4周,3月后复查胃镜,其中成熟型治愈3例,未成熟型治愈80例,余下未治愈的患者再次行病理检查进一步除外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癌,余下共118例患者行射频治疗。

健脾和胃法并用内镜下热极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健脾和胃法并用内镜下热极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诊为 疣状 胃炎 ( 完全 型 ) 并 除外 胃溃疡 者 ;) , 3 所有 病例 年龄最 大 不 得 超 过 7 0周 岁 , 小 年 龄 大 于 1 最 8周 岁 。
牡蛎 2 g 莪术 6 丹 参 1g 川 厚朴 1g 甘 草 5 组 成 。 0、 0、 0、 g 泛酸 明显加 乌 贼 骨 1 g 煅 瓦 楞 子 1g 胀 痛 明显 者 加 0、 5;
每 日 4次治 疗 , 程亦 为 4周 。疗 程结 束 后所 有 病 例 疗 均复 查 胃镜 。 2 2 临床 症状 观 察 .
注 : 组 资 料 相 比 : >00 。 各 P .5
将 患者 症 状 分 为 胃脘 痛 、 满 、 胀
嘈杂 、 厌食 、 嗳气 5项 于 治 疗 前 后分 别进 行 观 察 , 制 并 定评 分标准 : 症状 为 0分 ; 有 症 状 或每 天 出现 1 无 偶 — 2次 , 状 轻微 者 为 1分 ; 天 出现 3~5次 , 症 每 症状 较 重 12 主 要 设 备 Oy p sX 20电 子 胃镜 、 PA 0 . l u Q 4 m H . 10
1 1 临床资料 .
我院 门诊 和住 院 患者 共 10例 , 符 8 均
每 日 1 , 晚分服 , 用 四周 。健 脾和 胃中药 以党参 剂 早 连 1 g 白术 1g 黄芪 1 g 川黄连 5 、 0、 0、 0、 g 白芍 1g 白芨 1g 0、 0、
合 以下 入选 标准 : ) 有 病 例 均 有 上腹 部 疼 痛 、 满 、 1所 胀 嘈杂 、 厌食 、 嗳气 等 症 状 ; ) 有 病例 均 经 胃镜 检 查确 2所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健脾和胃法并用内镜下热极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8 1 0例完全型疣状 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

高频电凝联合中西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高频电凝联合中西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l 一
治 疗方 法
根 除治 疗 。 中西药 组在 H p根 除 治 疗 7d后 序 贯应 用 中药 蒲松英 、 白花 蛇舌 草 、 半枝 莲 、 芪 、 蜴 治疗 北 蜥
1 个月。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 2 月 , 胃窦距 幽 个 在
门 口 2— m 处 钳 取 黏 膜 查 快 速 尿 素 酶 试 验 、 织 4e 组
山东医药 20 09年第 4 卷第 墨 9
高频 电凝 联 合 中西 药 治 疗 成 熟 型 疣 状 胃炎 疗 效 观察
葛素 兰 。 永泽 , 郭 刘建 霞 ( 河北 工程 大 学附属 医院 , 河北邯 郸 0 6 2 ) 5 09
[ 要] 22例 合并 幽 门螺 杆菌 ( p 感 染 的成 熟型 疣状 胃( G) 摘 1 H) V 炎患 者 随机分 为 中西 药组 和西 药组 , 组 每 16例 。西药组 胃镜下对疣状病 变行 高频电凝 治疗 , 后予 H 0 术 p根 除治 疗 。中西药 组在此 基础 上序 贯服用 中药 治
例, 根除率 8 .2 9 6 %。西药组 H p阴性 8 , 9例 根除率
8 .6 。组 间 比较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0 0 ) 39 % P> .5 。
3 讨 论
[ 基金项 目]邯郸市科技局资助项 目(8 3 0 0 1 ) 0 2 18 6 - 。 4
疣 状 胃炎 ( G) 特 殊 类 型 的慢 性 胃炎 之 一 。 V 是
疗 。发现两组总有效 率分别为 7 .0 8 3 %和 9 .8 , 5 2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0 ) . 1 。两 组 H p根除率分别 为 8 .2 96 %
和 8 .6 , 3 9 % 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0 0 ) P> . 5 。认为 胃镜 下高频 电凝联合 中西药 治疗合 并 Hp 染 的成熟 型 V 感 G疗 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熟型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一)
【关键词】疣状胃炎胃镜物理疗法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

国内报道检出率为1.22%~3.3%〔1〕,主要分布在胃窦部。

于皆平等〔2〕依其内镜下表现将疣状胃炎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

成熟型胃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于症状消失后复查胃镜时,隆起糜烂病灶依旧存在〔3〕。

有报道〔4〕单纯药物治疗病灶清除率为19.4%。

国内外开始在内镜下治疗疣状胃炎,初步显示出操作方便、创伤较小、安全性及疗效较好的效果。

现将近年来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上已有30年的历史,用于消化道临床治疗证实具有确切疗效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射频发热方式为变频电流凝固,发热最高温度是105℃。

其原理是用750kHz的电磁波,在人体的黏膜病变组织里产生细胞等离子体的场效应作用,在低温≤70℃等离子体的传导下,使得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分子结构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能使黏膜病变组织产生瘢痕性收缩和消融〔5〕。

这种消融治疗不同于其他热凝治疗,微波、热极、电凝在治疗中都存在着压迫组织的作用,组织凝固后毛细血管的循环通道已被破坏,恢复时间长。

而射频消融术对黏膜组织没有压迫性,不产生烟雾和火花,微循环通畅。

治疗深度可控性较高,<2mm,与氩等离子束凝固(APC)相比各有特点。


报道〔6〕内镜下射频消融配合胃三联药物治疗慢性疣状胃炎51例,疣状隆起消失率为100%。

余容等〔7〕用射频治疗仪治疗疣状胃炎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但如对射频消融治疗操作掌握不好也可引起胃黏膜组织损伤,进一步受胃酸等因素作用,可导致溃疡出血、穿孔。

因此应根据病灶的大小和范围,调整输出功率和治疗时间来控制深度,熟练掌握治疗操作技术,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微波治疗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机制:微波能通过辐射电缆进入体内,在微波磁场作用下,组织细胞内的极性分子、正负离子及所带胶状粒瞬间产生高频振荡转动,分子间高速摩擦和碰撞产生热能,使病变部位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微波频率介于高频电凝与激光之间,与激光及高频电凝原理不同的是,高频电凝及激光光凝是外部加热,微波是一种以生物体组织本身作为热源的内部加热。

将微波热能引入体内以其很小范围的高温将增生性病变凝固除去〔8〕。

微波烧灼破坏了局部Hp生存环境,更有利于药物清除Hp〔9〕。

微波发热最高温度150℃,其辐射加热的穿透力虽较强(1.7cm),但它可选择性对病变加热,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或不损伤,比激光及高频电凝治疗危险性明显减少。

微波热效应可使胃黏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以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保障血液灌流,增加氧和营养的供应,加快组织修复,有利于炎症消退〔10〕。

陈哲〔11〕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44例,治疗轻、中度
成熟型疣状胃炎治愈率均为100%,重度成熟型疣状胃炎治愈率为93.2%,并且经微波治疗后的病例临床症状随病灶的消失而消失。

因此内镜微波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热极治疗
热极治疗是利用高温热探头使局部组织快速升温,蛋白质凝固,进而病灶组织坏死、脱落和创面逐渐恢复〔12〕。

发热方式为热传导和热辐射。

目前国内生产HP-A100型热极治疗仪,主要把220V交流电预先变压成24V交流电,然后以此低电压作为发热电源使热极头温度从室温迅速上升,最高温度250℃,然后利用相对恒温发热的热极头接触性压迫疣状病变实施热凝、烧灼、汽化、炭化,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由于热极头涂有防粘连剂(四氟乙烯),少有发生因热极头粘连组织、牵拉、焦痂脱离所致继发性出血、穿孔。

热极线缆无热辐射,不会引起内镜老化,热极头光滑、圆钝不会损伤内镜内检管道。

罗致〔13,14〕应用热极治疗疣状胃炎31例,总有效率为100%,且经过热极治疗术2年复查无复发。

储榆德等〔15〕开展内镜热极治疗8年来累计305例次,无穿孔发生。

但国外有文献报道〔16〕热极治疗穿孔发生率为1%~3%,值得引以为鉴。

研究结果表明〔17〕热极的温度170℃~240℃既能较快热凝又能达到有效破坏黏膜层的目的,凝固深度有自限性即限于黏膜层,提示治疗黏膜层病灶既有效又比较安全。

与以往的高频、射频和氩离子凝固等治疗方法相比,热极除了可以点灼以外,还可以“平扫”,这样加快了治疗速度,尤其对于较多的疣状病灶更为方便。

4高频电凝治疗
高频电凝治疗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灼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其发热方式为电弧凝固,最高温度300℃,可使组织水分汽化蒸发,蛋白凝固变性,病灶组织坏死、脱落,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有杀菌作用〔18〕。

王立新等〔4〕采用高频电凝加中药治疗的方法消除疣状隆起220例,取得显著疗效,且不易复发。

高频电凝治疗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

因此要严格掌握电凝电流强度、治疗时间与熟练的操作技术,术前做好出、凝血检查排除出血倾向,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常用圈套器等尖端对病灶进行电凝,凝固的组织容易粘在圈套器上。

目前已有专门用来电凝的各式各样的电凝探头,可以减少组织粘连。

5激光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有Nd∶YAG激光等。

利用内镜配合,Nd∶YAG激光可直接将激光引入人体内腔,达到凝固、汽化和消除病灶的目的。

Nd∶YAG 激光发热方式为光辐射,最高温度达1000℃。

应用低能量Nd∶YAG激光照射可消除胃黏膜糜烂组织,其热能通过吸收、传导和散射,使黏膜下层和肌层血管扩张,改善胃壁微循环,加快胃黏膜修复,治疗慢性复发性糜烂性胃炎具有作用快、效果好、复发率低等特点〔19〕。

有报道〔20〕用Nd∶YAG激光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满意,未发生副作用或并发症。

王德勋〔19〕用Nd∶YAG激光治疗糜烂性胃炎75例,总有效率为94.7%。

激光疗法也存在局限性:治疗中光斑不能覆盖所有糜烂灶,尤其是片状糜烂面,因此,黏膜其他处炎症依然存在,仍有个别病例
会复发。

6APC术
APC术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由探头传导至靶组织表面,使组织凝固而达到破坏病变组织以及止血的目的〔21〕。

APC发热方式为射频电流凝固,最高温度达1000℃。

APC术的优点是组织凝固可限定于一定的深度,一般不超过3mm,不会引起消化道穿孔。

在临床应用中,可调整功率及作用时间以达到比较安全的治疗目的。

与激光光斑不能覆盖所有糜烂点的不足相比,氩等离子流是散发的,指向性好,可产生轴向及侧向电流传导〔22〕而自动搜寻治疗组织,达到病灶两侧及背面,能量在靶组织中分布更均匀。

APC 术过程产生的烟雾也远比Nd∶YAG激光少〔23〕。

热极、射频消融、高频电凝和微波治疗均是热探头接触病灶,易发生组织粘连现象。

APC 不接触组织,避免由于探头与组织粘连而产生撕拉组织现象,减少出血及穿孔危险。

有应用APC术治疗疣状胃炎能顺利彻底灼除病灶的报道〔24〕。

陈秀英等〔25〕用APC术治疗疣状胃炎132例,对照组134例服药治疗,治疗组显效81例,占60.6%,对照组显效48例,占3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APC术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

但APC术尚存在如腹胀、治疗部位疼痛、黏膜下积气导致迟发性穿孔、胃肠胀气、发热等副作用〔26〕。

因此操作前设定功率及时间是关键,术中熟练操作、注意抽气,术后辅助用药,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