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
电影导演岗位说明

电影导演岗位说明电影导演是电影制作团队中的关键角色之一,负责指导和管理电影的创作过程,对电影的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影导演的岗位职责、技能要求以及职业发展前景。
一、岗位职责1. 制定拍摄计划和创作方向:电影导演需要根据剧本的要求和创作团队的意见,制定拍摄计划,并确定电影的整体创作方向。
他们需要了解剧本的主题和情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形式,为影片的整体呈现负责。
2. 指导演员表演:导演需要与演员密切合作,指导演员驾驭角色,并根据剧本要求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他们需要给予演员指导和建议,协助其更好地理解角色,表现出真实、自然的表演。
3. 导演摄影和镜头运用:电影导演需要对摄影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剧情需要,指导摄影师拍摄出符合影片风格和要求的画面。
他们需要关注光影、镜头运动等方面,通过合理的镜头运用来加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和叙事效果。
4. 协调制片团队:导演需要与制片人、摄影师、编剧、剪辑师等多个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
他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电影的制作顺利进行。
5. 后期制作监督:导演需要在电影的后期制作阶段监督和参与,包括音效、音乐、剪辑等环节。
他们需要确保最终呈现的影片符合自己的创作意图,并与电影制作团队一起合作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技能要求1. 影视知识和文化素养:电影导演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对电影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知识有广泛了解。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影视素养,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和把握电影的创作要素。
2. 创意和艺术表达能力:导演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意和想象力,能够将故事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画面。
他们需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并通过视觉、音乐等艺术手段来呈现。
3. 沟通和领导能力:电影导演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频繁的沟通和合作,他们需要善于沟通,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有效地指导他人的工作。
电影导演先进事迹

电影导演先进事迹电影导演,作为电影创作的核心人物之一,承担着将故事转化为画面的重要任务。
在电影历史上,有许多导演因其杰出的才华和突出的贡献而被誉为先进人物。
本文将介绍几位具有先进事迹的电影导演,并分析他们对电影艺术的深远影响。
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被誉为现代电影史上最富创造力的导演之一。
他执导了许多经典作品,如《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和《辛德勒的名单》等。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更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他擅长运用特效技术和情感表达手法,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听体验。
二、奥斯卡·温斯顿(Oscar Winners)奥斯卡·温斯顿是一位荣获多个奥斯卡奖项的导演。
他的作品《飞越疯人院》以及《纽约黑帮》等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的导演风格独特,擅长运用想象力和视觉特效来创造富有冲击力的场景和情节。
他的电影作品充满了社会意义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玛丽·哈里斯·琼斯(Mary Harron)玛丽·哈里斯·琼斯是一位以拍摄题材犀利的电影而著名的导演。
她的作品《美国精神病人》以及《空白尚未填充》等被认为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剖析。
她擅长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并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摄影技巧来诠释电影主题。
她的电影作品引发了大众对于性别、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安妮·弗莱彻(Anne Fletcher)安妮·弗莱彻是一位以喜剧和音乐类电影作品而知名的导演。
她执导过《新娘不是我》和《舞出真我》等电影,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和动人的音乐表演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她的电影作品充满了生活的乐观与正能量,让观众在欢笑和音乐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五、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安东尼·明格拉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导演和编剧。
电影导演岗位职责

电影导演岗位职责概述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人物,负责将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意境通过镜头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影片作品。
导演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专业知识和艺术眼光,能够有效协调各个创作团队,实现电影创作的目标和理念。
主要职责1. 确定电影表达目标:理解剧本并与制片人、编剧等创作人员合作,确立电影的表达目标,明确影片的情感主题和核心观点。
2. 规划电影创作:制定电影拍摄计划,确定影片的整体框架、风格和节奏,安排剧组各项工作。
3. 导演演员的表演:与演员沟通,指导他们的表演,确保演员能够准确表达角色情感,符合影片的整体氛围。
4. 镜头构图和拍摄:根据剧情需要,制定合理的镜头构图方案,并直接参与拍摄工作,确保镜头语言和意境的准确表达。
5. 合理安排各个创作团队:协调导演组、摄影组、美术组、后期制作组等各个创作团队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6. 导演后期制作:参与影片的剪辑、配乐、调色等后期制作工作,确保影片整体效果的完美呈现。
7. 与制片人沟通合作:与制片人保持紧密合作,及时沟通项目进度、预算、资源需求等相关事项。
任职要求1. 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故事转化为影片作品。
2. 精通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和技术,包括剧本分析、导演演员指导、摄影镜头构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领导和管理各个创作团队。
4. 具备扎实的电影知识和艺术修养,对电影历史和不同类型电影有一定了解。
5. 有相关电影导演经验或参与过电影创作项目者优先考虑。
以上是电影导演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任职要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影导演导演经验分享

电影导演导演经验分享作为一名电影导演,我深知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中,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独特的旅程。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对于一个电影项目来说,剧本是基石。
一个好的剧本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还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
在选择剧本时,我会特别关注故事的创新性和情感的共鸣点。
如果一个故事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情感波动,那它就具备了成为一部好电影的潜力。
在筹备阶段,选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演员是影片中人物形象的直接呈现者,他们的表演能力和与角色的契合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质量。
我会通过试镜、面谈等方式,寻找那些能够真正理解角色、并将其生动演绎出来的演员。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会关注演员的演技,还会考虑他们的性格、气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摄影和美术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摄影能够营造出影片的氛围和视觉风格,而美术设计则为影片构建了独特的视觉世界。
我会和摄影指导、美术指导一起,根据影片的主题和风格,确定拍摄的手法、色彩的运用以及场景的布置。
比如,如果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我们会注重还原当时的时代风貌;如果是一部科幻电影,我们则会大胆创新,打造出充满未来感的视觉效果。
在拍摄现场,导演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高效协作,确保拍摄进度按计划进行。
同时,也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天气变化、演员状态不佳等。
这就需要导演有清晰的思路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对于演员的指导,我认为要注重引导而非强制。
我会和演员一起探讨角色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表演方式。
但同时,我也会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后期制作是影片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提升影片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剪辑过程中,我会注重节奏的把握和情节的连贯性。
通过合理的剪辑,使影片的故事更加紧凑、精彩。
音效和配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增强影片的情感氛围和感染力。
电影导演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电影导演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电影导演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导演是负
责整个电影创作过程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任务是将故事和想法转化
为影像语言,通过电影来传达情感、表达观点和吸引观众。
创作过程的第一步是选题和剧本的开发。
导演需要选择一个有
吸引力的故事或主题,并开发一个完整的剧本。
这需要深入研究和
策划,以确保故事情节和角色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接下来,导演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电影的风格
和视觉效果,选择合适的演员和剧组成员,并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
导演还需要与编剧、摄影师和艺术指导等团队成员进行紧密合作,
确保他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保持一致的视觉风格和目标。
在拍摄期间,导演需要指导演员的表演,控制摄影机的角度和
运动,并确保拍摄过程按照计划进行。
导演还需要监督和协调其他
剧组成员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旦拍摄完成,导演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在这个阶段,导演与
剪辑师一起精心剪辑电影,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音效,并进行最终的
调整和修饰,以确保电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导演需要参与电影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他们需要与制片
商和发行商合作,制定宣传策略,并出席各种宣传活动和媒体采访,以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吸引观众。
总之,电影导演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选题和剧本开发,到前期
准备、拍摄、后期制作和宣传推广的连续而繁琐的过程。
导演需要
具备创造力、领导能力和艺术眼光,以实现他们对电影的创作愿景。
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电影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普及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电影,导演们能够传达他们的创意、观点和情感,通过视觉、音乐和故事来触动观众。
而在电影史上,有一些导演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影响力成为行业的巨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影响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还对全球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被公认为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1. 奥尔森·威尔斯(Orson Welles)奥尔森·威尔斯是美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他以他的处女作《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影经典。
《公民凯恩》的剧情结构、镜头运用和特殊效果在当时堪称突破性创新。
威尔斯的电影风格大胆创新,他能够将不同的叙事元素完美融合,为电影带来了新的视觉和技术体验。
2.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斯坦利·库布里克也是备受赞誉的导演,他的作品中常常探索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意义。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是库布里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视觉效果震撼了观众,并被誉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库布里克的作品风格独特,他对细节的把控和剪辑手法使他成为电影制作方面的先驱。
3.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悬疑和惊悚电影的代表导演。
他的作品《后窗》(Rear Window)和《惊魂记》(Psycho)影响了整个悬疑和惊悚电影类型。
希区柯克是受欢迎的电影理论家,他深知如何运用摄影技巧和剧情张力来制造紧张和悬念。
他的作品流派风格鲜明,被视为后世导演学习的典范。
4. 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斯皮尔伯格是美国现代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他的作品如《大白鲨》(Jaws)、《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和《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等都成为经典。
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导演是谁?

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导演是谁?电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上映的电影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然而,在无数电影导演中,一些人的作品可以称得上经典,以至于他们的名字成为了铭记于人的标志。
那么,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导演是谁呢?以下是几位备受赞誉的电影大师。
1. 史丹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数百万人对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感到震撼。
在他的电影中,人类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认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库布里克是一位具有创造力和挑战精神的电影制片人,其作品代表了电影艺术的最高水平。
他的独特技巧和前卫思想使他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
他工作的范围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战争、精神错乱、人类冲突等等。
面对科技的变化,他一直在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电影。
2.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大卫·林奇是一位探索心灵深处的艺术家。
他的电影作品以强烈的个性和个性化体验为特点,透露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智慧。
林奇的作品通常以幽默和诡异的情节为特征,并配以夸张的景观和声音效果。
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具有难以捉摸的特点,让观众进入一个扭曲、神秘的世界。
林奇独特的风格和电影技巧是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制片人之一。
3.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非常普遍,以特效和视觉优先为特征。
他的超级大片,如《侏罗纪公园》和《E.T.外星人》,已成为经典,并在世界上赢得了骄人的票房。
他拍摄的电影涉及多个题材,包括科幻、战争、犯罪和纪录片。
他的电影受众广泛,不论年龄或性别,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他使用高超的制片技巧和技术,将观众带入他的故事世界,并让他们摆脱生活的压力和烦恼。
4. 布赖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德·帕尔玛是一位眼光独特、时髦前卫的电影制片人。
他的电影涉及多个题材,包括恐怖、警匪、悬疑和音乐剧。
电影导演的工作职责

电影导演的工作职责电影导演是一位关键的创作人员,负责指导并管理电影的制作过程。
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电影的整体创意、表演、视觉呈现和故事情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影导演的具体工作职责。
I. 筹备阶段在电影制作的筹备阶段,导演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他们与制片人、编剧和投资方一起工作,确保电影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导演在筹备阶段的主要职责:1. 确定电影的整体风格和视觉呈现。
导演通过与制片人和编剧的讨论,确定电影的风格、视觉元素和整体呈现方式。
2. 与编剧合作细化剧本。
导演与编剧一起工作,讨论角色发展、情节结构和台词,以确保剧本符合导演的创意和视觉呈现。
3. 招募演员和制作团队。
导演负责挑选合适的演员和制作团队成员,确保他们能够完美地演绎角色并达到导演的要求。
4. 制定预算计划。
导演与制片人一起制定电影的预算计划,包括场景搭建、服装道具、特效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费用估算。
Ⅱ. 拍摄阶段一旦筹备阶段完成,导演进入电影的拍摄阶段。
导演在这一阶段扮演着主要的领导和创意驱动力的角色。
以下是导演在拍摄阶段的主要职责:1. 指导演员的表演。
导演与演员密切合作,通过指导演员的表演,帮助他们创造出逼真、生动的角色形象。
2. 安排拍摄日程和场景。
导演负责规划拍摄日程并安排拍摄场景,确保所有场景按计划进行拍摄。
3. 指导摄影师和其他制作人员。
导演与摄影师和其他制作人员紧密合作,确保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摄影风格符合导演的创意。
4. 监督后期制作。
导演在拍摄完成后,继续监督电影的后期制作过程,包括剪辑、音效、音乐和视觉特效等。
Ⅲ. 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阶段是电影创作的最后阶段,导演在此期间起着重要的监督和决策作用。
以下是导演在后期制作阶段中的主要职责:1. 参与剪辑和场景选择。
导演与编辑合作,共同选择最佳的镜头和场景,以确保电影的整体流畅性和连贯性。
2. 监督音效和音乐制作。
导演与音效师和音乐制作人紧密合作,确保音效和音乐与电影的氛围和剧情相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气球》是法国导演阿尔伯特•拉摩里斯1956拍摄的一部几乎没有对白的现代童话片。
这部影片虽然投资仅50万法郎,却以其真诚的情感和卓越的电影技巧征服了观众的心,征服了创办着《电影手册》的安德烈•巴赞——他为此片专门写下影评,也征服了嘎纳金棕榈,征服了奥斯卡——仅有的一次把最佳剧本奖颁给了一部短片。
1拉摩里斯选择用长镜头而非蒙太奇手法来表现红气球,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红气球活了。
那只飘荡的有灵性的红气球,不再是导演影片中的道具,而变成了一个能够奔跑躲闪,能够说话微笑,甚至是能够和观众产生心理互动的嘎纳最佳男主角,当然也可能是最佳女主角。
2终于在城市的一块高地上,男孩被一群孩子包围,红气球脱离了他的保护,成为一群孩子攻击的对象。
一群孩子用石头和弹弓来对付可怜的红气球。
嘈杂纷乱的环境声。
手持摄影表现孩子的暴力场面,加剧着躁动不安的气氛。
一个手持弹弓的男孩的特写,广角镜头的夸张,使其面目狰狞。
红气球终于被击中了。
静,死一样的寂静。
一个很长很长的镜头表现气球一点点泄气、瘪掉。
慢镜头,时间被放大。
仿佛孩子们都屏住呼吸观察红气球的命运。
突然,一只脚入画将垂死的气球踏破。
石破天惊的一脚,与先前的寂静形象强烈对比。
这种强力的拟人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假如采用蒙太奇,似乎就要差强很多。
不难发现,在影片中这些红气球的动作表现以及红气球跟孩子的互动,导演基本上都采用了长镜头的手法,看起来十分真实,仿佛红气球就应该是那样的,我在观看的时候甚至都忘记了特技的存在,毫无疑问,我已经把红气球当作了一个有着人的灵性般的演员。
3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从略高的角度俯瞰,空旷寂寥的大街。
一个上学的孩子从画框左下角入画,一只小狗使他停住了脚步。
逗了一会儿狗之后,孩子小小的身影从画框右上角消失出画。
紧接着第二镜头采用了仰拍,孩子从画框右上角入画,沿着高高的阶梯走下。
途中,上空的什么东西吸引住他的视线,孩子攀缘而上,镜头伴随着孩子升起,原来路灯杆缠挂着一只随风飘来的红气球。
鲜艳的红色,在冷色氛围中分外夺目。
作为局部色相,红色在全片贯穿始终。
接着,孩子牵着红气球从画框右下角出画,整个过程一镜完成。
这两个镜头传递的视听信息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他遇到了一个热情、温暖的玩伴——红气球。
这组镜头之所以能够准确地传递这样的信息,无疑应该归功于长镜头,正是这样的长镜头,完整的交待了所有的相关画面,使孩子的出场和气球的存在不显得孤单,我个人总结认为长镜头的特点在于能够全面的表达情节相关的所有画面细节,特别是在故事的开篇,此处的长镜头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作为导演拉摩里斯也可以采用蒙太奇,但无疑,作为一部几乎没有对白的影片,蒙太奇在此地就远不如长镜头来的透彻,甚至是会显得很唐突。
而这部电影,是通过一个男孩和一个红气球的故事来含蓄的表达了“追求自由”这一主题的。
片中飘忽不定,看似具备着旺盛生命力的红气球所代表的不是魔术,更不是特技,而是童年时代人人都曾有过的“梦”,你可以说,那象征着纯真童年,甚至直指它代表着赤子之心,但我却觉得那是专制时代,人们压抑在心中,不敢提及的唯一想望——自由。
导演帕斯卡·拉莫里斯通过气球这一银幕上的能指,所指涉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故事的开端,小男孩找到了人们忽略、放弃已久的自由,他开心的跑着,似乎在传达内心不可言喻的喜悦,然而路途中,公车不接纳它,路人以异样的眼光望着它,母亲松手放走它,孩童群聚粗暴地抢夺它等等,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专制制度下掌权者通过各种形式的镇压手段把“自由”限定在他们所认为合理的范围内,即“有尺度的自由”。
红气球似有灵性、难以捉摸,即使男孩想伸手攫取,牢牢地紧握在手中,却未必皆能如愿,象征自由的红气球,似乎总是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在专制时代里,自由的存在不被允许,倡导自由的热情意志,只会被视为叛逆脱序的失控表现,沦落到被压制、禁锢的悲惨命运,自由的红气球,在不自由的国度里,显得格外地落寞孤寂,在种种横逆情境的摧残下,那一抹象征朝日,给予人无限希望的红色气球,在天空中逐渐消失身影。
没有对白的短片,带着淡淡的哀愁,自由如同气球般地高飞,也如气球般地脆弱,当红气球破裂的瞬间,无数彩色气球从巴黎各个地方飞到空中,聚集到小男孩上空时,忽然想到了五十年代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倡导的主张那样“从选择到反抗”。
当然,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不光光影响了后来涌现出来的新浪潮导演们,而且这部先于新浪潮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也可窥见萨特他老人家一脸坏笑的样子。
在拟人化手法运用的过程中,无不借气球体现了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
当孩子们戏谑的追逐气球或是老师迂腐的将小男孩关于暗室,红气球用它的“智慧”与这些力量周旋,反抗着社会固有的规则。
而在50年代,道德瓶颈混乱的岁月里,红气球用自己的色彩点亮了法国,给抗争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希望,并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现状,勇于打破这些条条框框,赋予了影片深层含义。
虽然《红气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部指涉童趣的电影,它仍旧较为隐晦地带出了一系列较为严肃的命题。
比如,爱情——见到牵着蓝气球的女孩出现时;宗教——和母亲去教堂及红气球被妒忌的小孩们拖去“刑场”时;压制——小男孩被老师锁在禁闭室;战争——营救红气球时两派小孩的争斗,死亡——被故意放慢和放大的红气球的泄气、干瘪和爆裂,等等。
而影片结尾由众多彩色祈求将其带向空中并任情翱翔的场景无疑强调了一种对于强烈情感冲击的平复和对于自由的无限向往。
影片将现实主义与幻想主义相结合的叙事和摄影手法无疑是其获得最佳编剧奖的一大砝码。
首先来探讨刻画红气球形象的镜头处理。
1.长镜头的使用长镜头在《红气球》中比比皆是。
在小男孩和红气球建立友谊的初期,红气球调皮、活泼、可爱,具有灵性的小伙伴般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一过程中,长镜头居功至伟。
在巴斯蒂安带红气球上学的部分,导演接连使用长镜头。
红气球“亦步亦趋”地跟在小男孩身后,但当小男孩想伸手抓住它时,它却有意地躲闪开;它甚至躲进门洞里,等待小男孩四下寻找未果,才钻出来敲敲他的脑袋。
红气球的这些运动以及红气球与小男孩的互动,影片中均采用长镜头的处理方式。
长镜头能够对特定的时空进行完整的呈现,增强画面的真实感,于是在我们观看影片时仿佛忘记了特技的存在,而情不自禁地把红气球当做了一名充满灵气的演员。
2.色彩、光线、景别的变化影片中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反差:一是拥有红气球的巴斯蒂安与没有气球的其他孩子乃至整座城市的反差;二是拥有红气球时的巴斯蒂安与失去红气球时巴斯蒂安的反差。
两相对比,红气球及其象征意义的重要性才得以凸显。
而这两项反差的实现,则离不开色彩、光线以及景别的变化。
色彩在这部影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气球那鲜艳而浓郁的红色相比,整个巴黎都充斥了青灰、黄褐的色调,无论是高耸的建筑亦或人们的衣着,莫不如此,让人不由自主地感觉郁闷与压抑。
鲜艳的红气球甫一出现就占据了人们的全部注意。
影片的最后,隐藏在巴黎各个角落的明丽色彩一起涌向天空,扑面而来的暖色调使影片在情绪上达到最高潮。
在红气球与自己的蓝色同类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之后,似乎是老天爷突然开眼一般,巴黎的天空逐渐明朗起来。
越来越强烈的逆光投射在人物和建筑上,勾勒出鲜明的轮廓,与之前的黯淡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的最后,严峻的天空豁然开朗,缤纷的气球卷过城市的上方,这令人温馨而充满暖意的场景与影片开始时灰暗污浊的天空大相径庭。
在表现小男孩拥有红气球与失去红气球的不同情绪时,景别的变化十分显著。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前景是一个广阔的平台,中景展现了左右两栋建筑之间的阶梯以及一只小猫,背景则是俯瞰下的巴黎和宽广的天空。
紧接着,主人公巴斯蒂安从镜框的左下角进入,在中景停留和小猫玩了一会后,顺着阶梯离开画框。
这是一个远景镜头,意在显示人物的处境。
在两幢冰冷矗立的建筑之间,小男孩和小猫显得如此孤弱无助。
在这种近似冷漠孤立的远景镜头下,小男孩的孤独被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荧幕上。
但是在影片最后,当巴斯蒂安目睹整个城市的气球纷纷起舞之时,他的脸上再次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的脸庞在侧光的映照下,轮廓分明,显得愈发迷人。
此时对小男孩的拍摄采取了近景景别,突出他的表情,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3.在细节处传达某种寓意在电影中,有些镜头的处理通常带有浓重的象征色彩,导演可以通过带有寓意的镜头或者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影片的主题。
在《红气球》中,毫无疑问,最大的象征是影片的主人公之一——红气球。
除此之外,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也不乏此类深远寓意。
小男孩和红气球刚刚确认了友谊关系之后,在走下一段台阶时,一条狗横亘在台阶下。
在小男孩的帮助下,红气球成功地躲避了这条狗的攻击。
诚然,就叙事层面而言,这一段落使得故事更加精彩,能够体现小男孩对于红气球的喜爱与珍视。
不过,如果联想到在影片开始之时就曾经出现过的巴斯蒂安对小猫的亲昵行为,这里有关狗的情节恐怕就不能那么简单地理解。
猫和狗是最常见的宠物,狗更是被称作“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在没有红气球陪伴时,寂寞孤独的小男孩只能和小猫嬉戏玩闹,而此时此刻,他可以毫不在乎地赶开小狗,象征着红气球已经取代了动物,成为巴斯蒂安的新宠物。
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小男孩曾经带着红气球来到一个旧货市场,红气球再一次调皮地玩起失踪(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也有狗的出现),而小男孩在一个镜框前驻足,那一瞬间似乎忘记了红气球的存在。
镜框的图案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年龄与他相仿。
巴斯蒂安久久地盯着她,不难想象在生活中他对友情有多么渴望。
与此同时,红气球出现在一面镜子之前,似乎在注视了镜子中的自己,显得形单影只。
这两个富含寓意的段落透露出小男孩和红气球一旦分开之后面临的孤独处境,更说明了二者对彼此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红气球》是如何在基本不使用对白的情况下,仅用面画来承担叙事功能,就能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定要擅于制造悬念和冲突,这在《红气球》的镜头语言中表现为对画外空间的广泛使用。
如此构图不仅使画面具有向外的动势和张力,还能够引导观众去想象在画内空间没有呈现的信息,从而推进情节的发展。
为了着力刻画红气球的调皮及其与巴斯蒂安的良好友谊,导演多次让红气球出入画面,让观众的视线不断去探寻红气球位置,以此来对叙事节奏进行掌控。
影片中的另一部分告诉我们,景深镜头在叙事层面上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发现一群捣蛋鬼对红气球图谋不轨后,巴斯蒂安不得不带着红气球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以躲避他们的追逐。
这一段落的17个镜头中,除了一个隐藏的孩子偷窥的近景镜头外,其余均是纵深感极强的景深镜头。
巴赞认为景深镜头有两个特点,一是保持事物的全貌和空间的完整性,二是保持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红气球》中,景深镜头不仅有助于完整展现巴黎街巷的全貌——弯弯曲曲,隐隐匿匿,散发着迷人的气息。